法广:这一周以来,台湾学者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时“动手脚”的案件闹得沸沸扬扬,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英国卫报等国际媒体都大幅报导,台湾的教育部长甚至因此下台。为什么案情会升高到部长下台的地步呢?

案件爆发至今刚满一个礼拜,到目前为止,可以确认台湾这位教育部长蒋伟宁可以说是倒了大楣,他主要是因为和这个“发表论文动手脚”案件的主角陈震远,在五篇论文里面同时挂名作者,被土木方面的国际期刊《震动与控制》给撤销了。本来台湾学者陈震远“动手脚”这件事已经扬名国际,让台湾丢尽了脸,没想到又扯出教育部长的论文也被撤了,在台湾迅速升高为政治事件,蒋伟宁部长在庞大的批判压力之下,不得不选择辞职下台。

法广:这位台湾学者陈震远,向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时,到底是怎么动的手脚,以致于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呢?

发行这份专业期刊的英国SAGE出版公司的说法是,陈震远假造130个假身分,审查自己的论文,他们经过14个月调查,证实陈震远提供的其他学术同业的电子邮件账号,其实都是他自己,所以他们调查清楚后,把只要有陈震远挂名作者,在这份期刊发表过的60篇论文全部撤销,而其中有五篇,教育部长蒋伟宁也是作者之一。

法广:这么说来,如果这位教育部长没有涉及假造身分,他应该只是受到这位副教授陈震远造假案的波及,应该是无辜的,为什么还要下台呢?

其实,他虽然是受到波及,但深入看待这件事,他也并非完全无辜。因为台湾媒体在追根究柢挖掘之际,让另外一件事曝光,那就是,台湾学术界发表论文时,彼此共同挂名的现象太过浮滥。

就拿这位教育部长的案子来说,他之所以会和涉案主嫌陈震远一起在论文中挂名,是因为他的研究团队只要完成学术论文,就交给主嫌的双胞胎弟弟陈震武去国际学术期刊投稿发表,因为这位弟弟以前攻读博士的时候,蒋伟宁是他的指导教授,两人很熟,所以尽管弟弟毕了业,只要他自己又发表研究论文,也会把“恩师”的名字挂上去,当作共同作者;还有,这位部长指导的研究生所完成的论文也会交给这位弟弟处理,他通常也会挂上部长和自己的名字,有时候把里面的一些论点去请教哥哥陈震远,听取一些意见,然后也把哥哥的名字挂上去。这位教育部长这次之所以会受到波及,主要关键就在于“彼此互相挂名”的这种歪风。

台湾舆论主要抨击的焦点就是,尽管蒋伟宁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论文或学生的论文和陈震远的名字挂在一起,但是,是谁的研究成果,就该挂谁的名,否则难免有剽窃造假之嫌,这种“彼此互相挂名”的歪风虽然在台湾学术界流行,但身为教育部长,不但没有推动改革,自己反而照干不误,道德出现严重瑕疵,他只好在各界压力下黯然辞职。

法广:台湾学术界为什么流行这种“彼此互相挂名”的现象?对发表论文的学者有什么好处吗?

你说对了,有很大好处。从研究助理、副教授到教授,大家都在彼此的论文挂名,对研究助理来说,挂上老师或知名学者教授的名字,这篇论文的身价就不一样,对老师而言,有徒子徒孙帮忙生产论文,自己发表的论文数量也会增加。而台湾最近这些年都“以论文的数量累积点数”,当作评鉴升等的依据,比如硕士生、博士生要累积多少点数才能毕业;助教、副教授要累绩多少点数才能升等;尤其,学者向科技部申请研究论文的补助款,也要彼此关照挂名,成功的机会更大。所以台湾学术界“彼此互相挂名”的怪现象,说白了就是为了“冲业绩”,甚至提高知名度。

所以媒体报导,有时一篇论文竟然有三十至四十人共同挂名,而这种胡乱挂名的现象以理工科系和生物医学领域最常见。

法广:台湾学术界这种歪风其实很不诚实,难道没有任何法律责任吗?

没错,这也正是台湾舆论界现在高度质疑的地方。所以屏东地检署已经分案展开调查,看陈震远使用人头账号对论文进行假审查,是否涉及诈欺罪,或伪造文书罪。高雄地检署也针对弟弟陈震武申请国科会补助款的论文有没有涉及诈欺展开调查。科技部说,如果查出论文造假拿到补助款,将会追回款项。

现在最新的状况是,这个案件除了涉及“人头账号,自行审查”之外,论文的内容也有很大的问题。台湾科技部调查显示,这位哥哥发表在另一家《天然灾害》期刊的一篇论文,内容只有12页,但引用其他论文竟然达到124篇,整整占了四页半,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篇幅在引用其他论文的内容。更夸张的是,引用的124篇论文里面,他自己和双胞胎弟弟陈震武的论文共占了111篇。台湾科技部高度怀疑两兄弟互相引用彼此的论文,让自己的论文更容易登上国际期刊,而这些高引用量,在台湾量化评鉴制度之下,更可以换算成点数,让学者获得升等,或申请奖学金。

显然,台湾论文胡乱挂名的歪风以及量化评鉴的制度已经出现大问题,现在当局已经初步决定将研拟一套“论文挂名原则”,该挂的挂,不该挂的不挂,人情的部分,放在“致谢栏”就可以了,如果再浮滥挂名,将来论文就会被驳回。至于牵涉到升等问题,就由教育部追查处理。总之,这次的国际论文发表丑闻,让台湾借机全面体检整套制度,一位部长的下台,说不定正是学术伦理重新走上正轨的起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