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历史有什么启示》

冯学荣



冯学荣著《亲历北洋:从共和到内战1912-1928》当当网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10055.html


一些年轻的读者未必知道:我们中国人,曾经有一次全面试验民主宪政的机会,那次机会就是在1912年,清政府倒台,共和了,中国人摩拳擦掌,模仿
美国等西方民主国家,搞宪政。


可是结果呢?失败了。不但失败了,而且还以延绵的内战告终,尸横遍野。



为什么中国人第一民主宪政试验,是以失败告终?是谁的责任?军阀有没有责任?革命党有没有责任?而所谓的“人民”呢,又有没有责任?


我们是否需要重读北洋十七年——也就是1912-1928年——的历史?


宪政的失败,从宋教仁被杀一案开始。事实上在
全世界的民主国家,政治家遭到暗杀,抑或贿选之类的事情,屡见不鲜。当年,革命党人选择了内战,号称“二次革命”。正统史家一直讴歌这次暴力抗争的合法性。




但是,我们不妨平心问一句:违宪的事情,时有发生,是否每次都必须要打内战?如果是这样,那么打到何时为止?



在宪政框架之下,刑事案件,违宪案件,应该走司法解决的路子,即便要武力造反,至少也应该在司法救济途径穷尽之后,再来组织也不迟。


由于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存在,民主宪政体制有一个“自我纠错”的功能,这个功能尽管缓慢,但是这个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枪杆子里求民主,似乎不但不必要,而且不应该。


北洋军阀最为人诟病的,是“军阀混战”四个字。可是,历史说教刻意隐瞒了的内幕是:军阀屡次混战,基本上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与革命党有关。
例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都少不了革命党人的影子。

当然,在另外一边,北洋军阀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举例而言,在“府院之争”的时候,段祺瑞的心腹倪嗣冲,说过这样的话:


黎元洪对我说,不经国会通过,直接对德国宣战,是不合法的,什么他妈的法!总理是责任内阁制的领袖,总理说的话,就是法律!他不经内阁副署,就免去总理的职务,那是合法吗?


北洋军阀倪嗣冲的这段话,透露了两条重要信息:



1、倪嗣冲认为:“法”,并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


2、倪嗣冲认为:你可以违法,那么我也可以违法。

也就是说,在北洋军阀的心目中,所谓“”,不过是一张遮羞布。实质上政治就是尔虞我诈。有利的时候,我就守法,不利的时候,我就“什么他妈的法”。



由此,我们不得不说:要真正读懂北洋十七年的历史,我们必须要站在一个客观、中立的立场,我们既不要偏袒军阀,也不要偏袒国民党,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以下的结论,似乎是不难得出的:


似乎是北洋军阀和国民党,联手摧毁了中国人第一次民主宪政试验。




当年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革命党和袁世凯议和,革命党宣称:只要袁世凯劝服清廷退位,革命党愿意公推袁世凯为“大总统”,可是事成之后,袁世凯却只捞到了个“临时大总统”,不但多了“临时”二字,而且还是一个被架空的虚位实权掌握在国会和内阁总理的手中,而袁世凯所捞到到这个“临时大总统”,只不过是一个“橡皮图章”。


革命党党魁之一的胡汉民在《胡汉民自传》里写得很明白:革命尚未成功,革命党不能转型当参政党,而需要继续革命


这里有一起十分显眼的事例:连“直隶总督”这个掌控京津
地带的重要职位,国民党都要安插“自己人”王芝祥,内阁总理唐绍仪因此和袁世凯闹翻。


从极权体制出来的、从小受“治国平天下”教育出身的袁世凯,显然不甘心当一个“橡皮图章”。他
显然是觉得自己受骗了。于是,他不服气,决定将自己“应得”的,连本带利给“讨回来”。此后袁世凯干涉国会制宪、解散国民党、炮制“袁记约法”等一系列违宪违法行为,都是这个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并非蓄意为袁世凯伸冤。袁世凯显然是个旧时代的人,也显然具有重大缺陷
,也做过不少的坏事。但是,革命党与北洋军阀的交恶,显然并非是毫无原因的。这一段复杂的历史,有着它自我发展的清晰逻辑。


不少人将革命党人奉为“民主先锋”,但是实际上,第一个破坏民主法治精神的,
似乎就是革命党人:临时参议院尚在南京的时候,投票通过定都北京的议案,党魁黄兴竟然威胁参议院:




“必须在一天之内改选,否则我带兵来,将同盟会议员绑起”


历史的真相是:革命党人并不是真正的“民主派”。中国
有许多的历史爱好者以为革命党人是“真正的民主派”,其实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罢了


宋教仁被刺杀之后,未等司法判决,
革命党即决定“向枪杆子里求宪政”。革命党这样做,对不对?也许有争议。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从此开始,中国人所谓的“当家作主”事业,进入了“你革我的命,我革你的命”的恶性循环。国民党武力推翻了北洋政府。短短二十年之后国民党政府也被别人推翻


这是不是佛家所说的“现世报”?



在宪法层面,《临时约法》规定:大总统施令,需要国务员附署。也就是说:大总统每下一个命令,只要内阁的国务员不给你附署,那么你任何命令都不能生效。问题来了:那么总统和国务员,到底是谁说了算呢?


坦白讲,这个制度设计,很难认为它是科学的。一个乌龟不能有两个脑袋,否则,两个脑袋
只能互相掐架。袁世凯死后,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交恶(史称“府院之争”),正是因为《临时约法》的这一条规定


“二次革命”的发动以及它的失败,对孙中山的影响很大。此后的孙中山,似乎变得更加迷信枪杆子、更加推崇
集权。“和解”
似乎不再是他所考虑的选项。和苏联结盟之后,国民党
变得更加激进,至此,国民党不但和北洋军阀再无和解余地,而且和英、日帝国主义,关系也迅速恶化。


为了在舆论上“搞臭”北洋政府,国民党打出了声讨
北洋军阀卖国贼”、并“打倒帝国主义”的“民心口号”,并最终得以上台。可是问题是:这种民族主义的激进口号,煽动起来容易,要扑灭那就难了。于是,在和帝国主义的对抗之中,国民党反过来被强大的民意所绑架,骑虎难下,结果,走上了一条对内对外同时交困的死路。


当然,这些都
不是定论,我们也不急于作出一个定论,而仅仅是在抛砖引玉。打开话匣子,自然有人说话,让人说话了,才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见解互相碰撞,相对靠谱的事实,才能浮出水面。


历史向来
成王败寇,只准原告发言,不许被告说话。只听一边,当然难免失真。我们不妨尝试以中立的态度也谈一谈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的历史,正反两方的话,都听一听。不偏不倚,也许,我们离一部公允的历史,会更加接近一些。

冯学荣著《亲历北洋:从共和到内战1912-1928》当当网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10055.html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