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种印象:中印两国除了国家的体量之外,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然而,这一印象正在变化。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下周将与印度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会晤。两人将在下周三莫迪64岁生日时,在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见面。习近平正急于向人们展示他作为不结盟国家的领袖地位,而印度总理莫迪则将自己描绘为锐意进取的经济改革家。

目前,中国企业已开始以几年前无法想象的力度进入印度。几年前,这两个全球人口最多国家间的经贸联系,还只限于钢材和铁矿石现货交易,而这类交易通常波动性很大。

中印之间存在激烈的边境冲突,还曾因喜马拉雅山冰川所含的水资源而多次关系紧张。尽管如此,这两个国家还是找到了共同语言:作为大型发展中国家,他们都对由西方国家和日本主导的“精英俱乐部”似的国际机构感到不满。

今年5月,作为奉行民族主义的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的领袖,莫迪在印度大选中大获全胜。自那以来,他令印度外交政策重新焕发生机。他对中国及其在亚洲的领土诉求采取了强硬立场,同时着手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及印度各近邻改善关系。

至于习近平,他正在东中国海(East China Sea)和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更为强硬地坚持中国的领土诉求,此举令各邻国产生了警觉。与此同时,他还试图重申上世纪50年代中国作为不结盟国家领袖的责任,以此唤起人们对周恩来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政治遗产的记忆。

中国将主持新成立的金砖国家(Brics)银行,而印度将任命该行第一任行长。该行由几个大的发展中国家发起,以便作为世界银行(World Bank)之外的另一选择。此外,莫迪和习近平都不会参加本月举行的联合国(UN)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因为两国都认为有权优先发展经济,而不愿受限于碳排放限制。

不过,两国间关系缓慢解冻的最明确证据还是体现在经贸上。莫迪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园区的发展,以便为中国对印度投资扫清障碍。他试图让外界把工业园视为印度工业开放的标志。此前,印度长期满足于自给自足,经济增长长期受到繁文缛节的掣肘。随着中国加大对印度工业园的投入,中国对印投资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译者/何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