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郝柏村、许历农等退休将领表明不出席中共的九三阅兵之后,连战仍决定于周日前往北京,总统府劝阻无效。连战幕僚说明,连战是以「个人身分」受邀前往;对于争取我抗战历史诠释权的问题,他也将在「连习会」中对两岸「共用史料、共写史书」作出积极回应。在此敏感时机,连战必须绝对谨慎,否则除损及台湾尊严,更使自己涉入噬脐莫及的险境。

这次中共九三阅兵之所以敏感,主要原因是:当年领导八年抗日的是中华民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诞生,而今中共却反客为主,以主角之姿攫取了纪念抗战胜利的舞台,并将解放军形容为抗日「中流砥柱」,某些影艺宣传甚至将毛泽东捧成其实明明是蒋介石参加的「开罗会议」要角。正因无法接受对岸对史实的扭曲,多位具有抗日经验的退役将领均拒绝出席九三阅兵典礼;郝柏村甚至说出,如果退将出席阅兵典礼,「终身俸就不要领」的重话。原因无他,这涉及的不只是个人信念,更是国家的尊严。

如果退休将领皆认为「不该去」,那么,连战又有什么非去不可的理由?就此,有三个可以讨论的重点。

首先,连战能不能以「个人身分」应邀出席阅兵?答案是否定的,在这等国家大事上,他没有所谓的个人身分。理由很清楚:李登辉先前对日本「祖国」效忠的歌颂,受到外界的围剿,就因为他是卸任国家元首,具有极高的政治象征意义,不能像平民百姓一样任意发表事关国家主权或尊严的言论。连战是仍在领取礼遇的卸任副总统,当然也不能动辄躲在「个人身分」的名义下进行两岸政治活动,却不顾自己的地位象征。

再说,此次阅兵前将举行的「连习会」,是承续前两次连战以国民党「前主席」身分往访的高阶会晤,这当然绝对不止是他「个人身分」上的意义可以涵盖。更进一步说,在北京众多国宾的阅兵舞台上,连战必然被视为最高「台湾代表」,只要一露脸,他恐怕不像其他企业家一样有什么「个人身分」可以稀释其政治意味。

其次,如果连战在此事上不可能有「个人角色」,那么他是否应该立刻放弃此行,或有其他可行之计?答案是,他至少应放弃出席阅兵仪式,而保留「连习会」的对话机会。中共这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名,举行大规模阅兵,除了僭越「中华民国领导抗日」的历史外,从国际社会的眼光看,阅兵也不是纪念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合宜方式。理由很明显:用展示军容来纪念胜利,失去了对牺牲者悼念的肃穆,也缺乏对战争残酷的深刻反省,却有炫耀武力、展示国威的黩武姿态,反而让周边国家感受到战争的不安。试想,中共展示武力,台湾人民当然会感受到其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连战要用什么心情参加阅兵?

第三,如果连战坚持出席阅兵和连习会,他有没有可能正当化自己的作为?答案是有,这就要看他在北京如何提出具有台湾观点的论述,为中华民国抗日的历史正名;不过,若仅是被动回应习近平所提谈两岸学界「共用史料、共写史书」,当然是远远不够的。连战必须清楚表明,抗日战争是国民政府领导的,这是不容抹杀的历史事实;同时,要求北京当局采取宽容、公正及人道的态度,善待滞留大陆的国民党抗日老兵,承认他们的贡献,并洗去他们身上背负了数十年的「反革命」戳记。如此,一方面还原历史真相,二方面帮抗日老兵讨一个公道,连战的北京行才站得住立场。这点,得靠双方事先的沟通取得更多默契。

政治人物的行止,总在关键时刻受到严格的检验;连战要以什么姿态出现在北京,此刻即备受考验。不可讳言,两岸历经最近的关系变化与抗日诠释权的龃龉,连战若能在其间扮演一个维持对话空间的角色,未尝不是好事。问题在,面对这个并不轻松的议题,连战有没有意识到目前两岸关系的微妙变化,能不能感受到台湾社会的反中情绪如何发酵,以及他自己的因应能不能掌握得恰到好处。无论如何,连战的北京行跟前两次的「连习会」大不相同,此次荆棘处处,要能安然往返,他得把「国家利益」放在前头,忘掉自己的「个人身分」或「个人利益」。李登辉的殷鉴不远,慎勿重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