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哥德堡大学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心主任拉森(Joakim Larsson)团队,近日在《微生物》杂志发表论文指出,北京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含有的已知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种类,在被研究城市中最多,平均有64.4种。最令人震惊的是,在北京的空气中发现了针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基因。

空气中发现耐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微生物基因,意味着人类对付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防线失守,人类甚至会对细菌感染束手无策。

这个发现既是人们长期担心人与环境关系恶化将让人类陷入绝境预测的初步证实,也是生活中毁三观的一个经典诠释。

377f59e3e4d576e_w589_h392

长期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只是呼吁各个国家减少使用抗生素,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牲畜。以防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从而让人类陷入患感染性疾病后无药可用的困境。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只是预测,耐药细菌可能通过水体、土壤、人与人和人与动物的链条进行传递,但是耐药细菌这次干得真“漂亮”,选择了人类难以防守的环节,通过空气突破防线。

空气中出现耐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尽管不能说全是雾霾的原因,但是空气污染与雾霾的形成是正相关关系。

cf4ea69eb138082_w596_h392

空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和足够长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舒适、健康或环境的现象。

而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概括表述,其中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如果以空气污染来衡量,显然要比雾霾的范围大得多,雾霾也包含于空气污染中。但无论是空气污染还是雾霾,都不可回避污染空气的成分和悬浮颗粒,而且,只有悬浮颗粒才会携带种种微生物在空中飞舞,随风飘散,四处传播。

“不是细菌太聪明和太狡猾,而是人类太愚蠢、太短视和太自私。人类自作虐,才会让细菌能突破防线,陷人类难以活或不可活的境地。”

一个国际团队的研究称,中国的雾霾是中性的,这让中国人既庆幸又不满。

实际上,这项研究称中国的霾是中性是指,除了燃煤和发电厂排放出的硫化物,还有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的氮氧化物。

同时,除了一次排放,还有一次排放物之间又互相作用而产生的二次污染物。有了二次反应,才称为中性。这也意味着中国的雾霾治理比英国更复杂,任务更艰巨。

同时,伦敦雾霾中大多是10微米的颗粒(PM),中国的雾霾PM2.5居多,并且有更小尺寸的颗粒,如PM0.1。

PM10可随呼吸进入鼻腔和咽喉,但可随痰液和鼻涕排出;PM2.5能吸入到肺泡,造成不可逆的伤害;PM0.1是超细颗粒物,更可以进入肺泡、血液和神经系统,造成的危害更大。

以此衡量,中国的雾霾,无论从毒性上还是复杂程度,以及更细小更对身体有穿透力上,都不容小觑。现在,拉森等人的研究又为中国的雾霾或空气污染增加了砝码——含有细菌耐药基因。

f4368de34e21d8f_w595_h411

之前的其他研究也为这个研究提供了佐证,并说明污染空气或雾霾中的颗粒是如何裹挟微生物传播的。

2014年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朱听课题组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发表《严重雾霾天气中北京PM2.5与PM10污染物中的可吸入微生物》论文,指出北京大气悬浮颗粒物中包含1300多种微生物,在这些微生物中,细菌占八成以上,另外还有少量的古细菌和病毒。

尽管这1300多种微生物绝大多数是不致病的,但也含有极少量可能致病或致过敏微生物的DNA序列。例如,其中一种是肺炎链球菌,其DNA序列相对丰度为0.02%到0.08%,尽管它对健康人群的危害很小,但可能让易感人群感染肺炎。

具体来看,情况是这样的:PM2.5裹挟的微生物中,古细菌占0.8%,病毒占0.1%,真核菌占13%,细菌占86.1%;PM10裹挟的微生物中,古细菌占0.8%,病毒占0.1%,真核菌占18.3%,细菌占80.8%。

显然,PM2.5裹挟的细菌更多,因此,携带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更多,因此北京污染的空气或雾霾的毒性更大。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感染、败血症等病症上,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也是人类抗御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最后一道防线。

现在,耐药细菌可以通过污染空气进行传播,也意味着人类对传染性疾病防治的最后防线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当然,这样的耐药菌株是否能通过空气传播并致人感染疾病,还需要研究和病例来证实,但是,应当把它当作一种预警。

现在,最要紧和最需要做的事是,想想办法,如何防止耐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细菌基因通过空气传播。

文/张田勘

校对/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