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 物 · 严 力

人类天生的潇洒

严力

关于美
关于怎样打扮
有一辈子赶不完的各种潮流
关于宣传
关于怎样出版
有一辈子也纠缠不完的各种观念

关于选择
关于即兴
关于未来
那是些每天都可以被定为节日的岁月
以及
每晚都有梦想的礼花在自家的院子里升天
但是首先
关于人
关于怎样做人

他第一次张嘴
就遇到了谁都可以自由呼吸的新鲜空气
就拥有了从里面可以锁上的家庭之窗
关起窗
他有污染自己的权利
他甚至选择了交换污染的研究项目
后来
他一直想成为清洗世界的博士
并且
手捧着自己创作的书籍前进

友人的画

严力
诗人,画家

在二〇一四年《生活月刊》第98 / 99期合刊的首页,我看到了这样的标题与句子:人生旅伴。人与人的相遇是星辰彼此照耀,辉映天空。人与人的相伴,是足迹叠加,最终延伸为道路。

从我的一件珍物上就体现了这样的意义。那是在一九七三年的北京,当时“文革”还在持续,全中国笼罩着阶级斗争的雾霾,所有的文艺创作以宣传阶级斗争和迎合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为主题,没有其他的选择,对另类的选择就意味着冒险和牢狱之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生命的激情、青春、叛逆等等的自然规律是压不住的。我这样说,就是因为留下了证据。当时我妈妈在中科院河南的“五七干校”,爸爸被隔离审查,他被关在一个家属不知道的什么地方已经好几年了。我十九岁,在北京第二机床厂当学徒工第三年了,住在工厂的宿舍里也已三年。在宿舍里我有一个不是同车间的好朋友郑振信,他是五十年代后期从印尼回来的华侨,比我大五岁,喜欢画画,他们车间有时候会让他画一些政治宣传画。平时他会在一个小本本上画一些人物场景的速写。一九七三年的某个晚上,我们两个在宿舍一起喝啤酒、聊天,他激情洋溢地趁兴致画了一张记录式的水彩画,画面上描绘了我用电炉子煮萝卜和大白菜,抽烟喝酒,并幻想着与女孩子有什么浪漫的相遇,在右边靠下的地方记录了我当时即兴写的诗,而右下角则注上了“1973”和我们两个姓氏“严”、“郑”的第一个字母Y和Z。这一点值得说一下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凭着这张画的内容就可以被打上追求和幻想资产阶级糜烂生活方式的罪名,我们敢于把时间名字写上去,就是证明了我们想保留这个美好的夜晚,尽管我有着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七年时在上海经历过五次以上对我祖父抄家的惨痛记忆,但还是不怕冒险地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它悄悄保留下来。也因为那时我已开始写自由体的诗,而我与诗人姜世伟(芒克)栗世征(多多)一九七〇年就认识了,他们都是一九七〇年开始写诗的,那时我们写的都叫地下诗歌,只能互相交换看看,并锁在抽屉里。于是我就悄悄锁起了郑振信的这张画,现在看起来,它肯定也是促成我一九七九年突然画画的潜意识之一,一九七九年我在突然画了两个月之后正好参加了几位写诗画画的同道所组成的星星画会。而那时我大多数的画都是描述个人生活场景的,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年没有自己,只有阶级和阶级斗争。

一九七三年的这张画是我的珍物,而我和郑振信正是前面提到的:人与人的相遇是星辰彼此照耀,辉映天空。从中国现代艺术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张画是产生于“文革”中并被保留下来的最早的个人主义绘画,它不但对我和郑振信有意义,对艺术和历史来讲也是有深刻意义的。它证明了生命的顽强和其无法被压制的真实性,再高压的政治环境也不能长久地扭曲人性的正常追求。

“文革”结束后没几年,郑振信的海外亲戚就申请把他送到香港去了,一九八〇年他回北京看我,我们在玉渊潭公园一起怀旧。我是在一九八五年被批准去美国留学的,我出去时特意路经香港与郑振信会面,那时候他在一家绘画公司上班,以画装饰画谋生。后来我们保持了几年的通信,再后来,因为各自的生活变故又有十几年没有联系。二〇一三年的某一天我在微博上收到了他的信息,是一张我们两个一九八五年在香港的合影,于是我们又联系上了,他那时正好在天津探望亲戚,于是连夜特意从天津赶来上海看望了我,他已六十四岁,并进入退休状态。当我知道他还时常以画画自娱自乐时,我就与他约定过一两年一起办个自娱自乐的双人画展。

人生真是一言难尽啊,正所谓:人与人的相伴,是足迹叠加,最终延伸为道路。

 

(撰文 / 供图:严力)

书名:珍物——中国文艺百人物语

作者:《生活月刊》编著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2月

 

《珍物》邀请了当代中国文艺界二十个领域一百位富有个性和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回望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与物件,讲述此物与“我之为我”的独特故事。一百位名家囊括了当代文艺界的精英,谭盾、林怀民、徐冰、阮义忠、吕楠、贾樟柯、王澍、李宗盛、金宇澄、钱理群、于坚、苏阳、欧阳江河,等等,每一段故事关切一场人生或独特的创作历程,充分呈现来自生活的馈赠与生命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