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中国官方近年在新疆积极打造大数据监控网络,将该省当作“高科技社会控制的试验场”。然而其他省份也不甘落后,比如上海近年也在打造所谓“智慧公安”工程,声称要用先进技术”把管理‘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精细化管理”。今年1月,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书记陆晓春在杨浦区调研时称,”把社区应用做到极致“可以成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名片“。

其中,杨浦区控江街道作为建设试点之一,已在2.15平方公里内装了8000多个传感器。试点范围内的居民小区都设置了多重或隐形或互动的电子关卡

这些传感器和应用包括:在居民封闭小区设置的进出小区“四件套”(人脸识别高清探头、人体红外感应计数提示器、机动车进出控制、共享单车围栏),进楼道“三件套”(门磁监控、二维码开门、电子巡更),进入家庭“4+套”,(远程抄表、煤气泄漏报警、饮用水检测、独居老人生命探测等公共服务探测器),非机动车车棚“七件套”(指纹、二维码、刷卡等进门三套+烟雾感应、电弧消除、智能充电等消防安全三套+高清探头一套)。目前,街道还在公共电梯、餐饮场所、公共厕所布设一批探测感应器,年底总数将达到2万个。

这样的居民区智能人口信息采集系统是上海“智慧公安”系统的标配功能,徐汇区田林十二村作为试点之一,同样也有无声无息的严密监控

据田林派出所副所长朱波介绍,安装在小区门口的智能系统在不知不觉中已完成对进入小区人员的信息采集,异常情况会推送至社区民警和居委干部的手机上,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 不仅仅是防盗。实有人口信息采集维护是社区工作的基础,也是困扰社区管理的难题。这套系统在解决“难题”上开辟了新的途径:已录入的人口信息中持续一段时间未在小区出现,系统会推送信息提醒社区民警上门核查,而未录入信息的人员连续多日出现在小区,民警同样会被提醒上门。而如果系统监测到超过一定数量的陌生人连续进入同一楼洞则被判断为有群租嫌疑,独居老人连续三天未出门系统也会发出警报——社区民警和居委工作人员、物业、志愿者,开展工作都能“点对点”。

上述这些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实时传送至以街道为单位的监控系统中心进行分析,相关数据将与公安局和发改委诚信系统对接

传感器对社区进行全方位泛感知,并将数据传递至“社区大脑”网格中心。设在松花江路1150号的控江路街道网格中心,由36个屏幕组成的巨幅显示墙,也是一幅三维社区地图,8000多个传感器将社区动态第一时间清晰地反映到网格中心。工作人员能够实时一览社区管理情况与现状,查询、分析、调用管理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还将与市公安局有关系统、市发改委有关诚信系统对接,实现信息数据的判断和分析。

在这些监控中心,监控者可以通过辖区内的传感器实时获取居民楼防盗门是否关闭

在控江路街道网格中心,记者看到,覆盖整个街道的三维社区地图,全面呈现了辖区内的无线门磁传感器、独立式烟感探头、智能防火装置等。地图上,每个居民楼单元门上方都有一个蓝色或红色的标记,“蓝色的门是关好的,红色表示门坏了或没关上,一旦变红,信息会马上传给居委会

公安机关能够”智能识别“电信诈骗电话,并对”潜在受害人“进行电话甚至上门劝阻

[…]公安机关建立了可疑电话预警数据模型,系统分析诈骗电话呼入地、通话时长等特征,智能识别出进行中的疑似诈骗行为。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还与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治安总队建立了联合劝阻机制,警情直接推送至被害人所在社区民警、居委干部、楼组长,第一时间组织力量上门劝阻被害人。

附:上海对“智慧公安”未来的一些展望:

“智慧公安”将悄然再造公安主业“打击破案”的流程。“以110报警为例,未来,智能系统发现识别判断违法犯罪的速度,可能比市民拨打110更快,指挥调度的速度更是成倍提升。”据上海市公安部门介绍,通过“智慧公安”数据超算中心实现毫秒级响应,可以迅速判断犯罪现场周边的警力分布,并直接把指令发送到周边每个公安民警所佩戴的终端设备上,省去了指令通过分局、派出所流转的时间。每个民警所配备的单兵设备,也可以通过头盔上的摄像头捕捉和高速信号传输,及时将案发现场情况反馈指挥中心。

 

相关阅读:中国数字空间|云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