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精日”,即“精神日本人”,原为网民创造的中性词,指精神上将自己视同为日本人的人群。经过几年疯狂倒车,其定义逐渐被中国官方垄断,成为了接近于“精神日寇”的贬义词,并频频出现在官媒报道中。当局甚至在立法草案中加入了“精准打击”所谓“精日分子”的内容。

与“精日”遭遇类似的还有“打Call”。该词原为御宅文化中与偶像互动的一种应援形式。2017年下旬被中国官方垄断定义,硬生生打造成了爱国“正能量”词汇。另外,共青团中央曾试图洗白“自干五”“小粉红”等网民创造的贬义词,但效果不佳。

相关阅读:

以下内容来自新浪微博 @楚襄ing

【罗永浩:“我不是精日。虽然我觉得即便是也没什么。”

是“精日”没什么?太荒谬!“精日”是“精神日本人”的简称。这些人,崇拜日本达到了仇视中国人民、仇视中华民族,甚至以身为中国人为耻的地步;他们将日本视为“理想国”,甚至不遗余力地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累累罪行“洗地”。】——《北京日报》批判罗永浩

在此需要说明,对于“精日”一词,最初并非此意。“精日”是网络用语,“精神日本人”的简称,最原始释义:指在现实中受国籍和移民政策影响不能做到,但精神上已经把自己视同为日本人的人群。

近年来一系列相关事件后,形成官方定义,就是《北京日报》所说的这种人。共青团中央前不久曾发微博称,单纯喜欢日本文化的,不算“精日”。为何要作此澄清?

因为“精日”概念被官方定性了,成为“精神上认同日本军国主义的非日籍人群”。对于这类人,更准确的称呼,应该叫“精神日寇”。

从原意来说,“精神日本人”一词,词里的日本人并不是特指“日本军国主义者”。比如五岳散人喜欢日本文化,常年住在京都,很多人说他“精日”。显然众人称他为“精日”,不是官方这种定义。

罗永浩的原话是:【我不是精日,虽然我觉得即便是也没什么(毕竟一个人,可以是精神上的任何一国人),但我凑巧不是。我只是非常喜欢日本的很多文化而已。】

罗永浩所言“精日”,和《北京日报》所称“精日”不是一个意思。但官方把这个网络用语的解释垄断了,定义定性,它就不能翻身了。从最初的“精神日本人”,变成了现在的“精神日寇”。

“精日”既是网络用语,释义最初来自网民。图为网民自行编辑的百度百科中“精日”一词定义的改变,从14年的最初版本演变为如今版本。它的最早百科词条,创建于201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