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标题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会首场“求真明理”读书会举行

黑夜变黎明,寒冬化暖春。12月28日下午3点,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会首场“求真明理”读书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心举行。这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会改组后的首次活动,也是北大马会的一次全新亮相。凛冽的寒风,无法阻挡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

读书会现场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会理事长宁悦、会长马宁、团支书王昱博代表学会邀请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和哲学系杨立华教授进行讲授并与学会会员互动交流。
杨立华首先为同学们导读了《近思录》一书。《近思录》在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确立儒家道统、传播理学思想起到重要作用。杨立华从孟子和北宋五子对“仁”思想的继承谈起,说明价值观的重要性。他说,价值观的核心是“应该”,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些都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他勉励同学们,在最该努力去学习和思考的时候,要把重心摆对,思考、学习、面向真理,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杨立华为同学们导读《近思录》

孙熙国勉励同学们要以纯粹的心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第一是把握科学性,“格物致知道问学”;第二是把握人民性,马克思主义就是研究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先立乎其大”;第三是把握实践性,强调“知行合一”;第四是把握开放性,研究马克思主义要明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道理。

孙熙国与同学们交流

窗外寒风凛冽,室内暖意融融,同学们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思考什么才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同学们认真听讲

会后,同学们在孙熙国的带领下参观“北京大学与马克思主义主题展览”。同学们认真听取讲解,在展板前驻足观看,重温习总书记5月2日来北大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了解北京大学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光荣传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情况。

同学们参观展览

最后,师生合影,本次活动圆满结束。会后,学会为同学们发放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为后续的学习材料。

师生合影

本次读书会是北大马会“求真明理”系列读书会的第一场。“求真明理”系列读书会旨在贯彻“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治学理念。“学”既是个人思想发展道路上必经的关口,也是学会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的态度与原则。读书会第一场从“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谈起,就是要从一开始就亮明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从一开始就让同学们学会学习,明确学习的主体、掌握学习的方法、领会学习的奥秘,从一开始就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为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奋斗做好思想和理论准备。

名师语录
杨立华
1.面对多样的思想,要“自立吾理”,不把我们自己的道理立起来,对方的道理就兴盛。
2.哲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是一件幸福的事;哲学建设、思想建设是最重要的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之一。
3.思想是一种责任,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是应该被放在首位的东西。
4.孔孟思想,用今天的话说,代表了一种三观的统一。其中,价值观核心是“应该”,我们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5.哲学是价值的论证和重估,当正确的价值被动摇时,要主动捍卫。
6.努力承担社会责任是“仁”,消极、颓唐、懈怠是“不仁”,要具体清醒地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符合天道、符合人性的事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天道与人性的贯通。
7.我们的文明是“知止”的文明,知道自身限度。“知止”在今天尤为重要。
8.从其他文明汲取营养是以对自我文明的确信为基础的。
9.我们今天为中国努力,就是为整个社会、整个世界承担责任。
孙熙国
1.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拥护共产党,反对共产党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就是一门为人类求解放的科学,这里的“人类”,就是人民,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支持者和拥护者。
3.没有人性的人不可谓之“人”,没有党性的党员不可谓之“党员”。
4.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要讲规律、有实效,不能做无效传播。
5.要树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观目标,从思维能力、思维层次、思维水平上强化自我积淀。
6.人最大的痛苦就是说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7.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就是强调“知行合一”,但是不能抛弃了前期的学习和研究,学习研究之后才能做到真正地相信。内圣方可外王,真正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是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
8.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天地之间无一物相肖者,以是知万物虽多,其实一物”,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道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