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8102 | 2018,什么使我们感到恐惧

作者:捞面   编辑:小田

监控进行中……你还能保持微笑吗?

18世纪,边沁提出全景监狱的概念,要实现这种“新型”监控模式,需要有两点,一是无 时无刻、无处不在的监控,二是人人自危的自我审查。

来到8102年,我们可能已经做到了。

这一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的宣言已大体落成,网络世界里无处不是实名制,在谷 歌上搜索“造谣、拘留、2018”,我们可以找到超过一百万条的结果,而谷歌似乎也想加 入到这个一墙之隔的网络世界中。但这并没有消除我们对个人隐私的焦虑,信息泄露、 读取用户数据等坏消息依然不断,随着苹果的iCloud服务交由国企云上贵州运营,则引 起了另一重的担忧:《网络安全法》明文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 机关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侦查犯罪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

网络言论仍是重要的监管对象,针对各大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处罚明显加强,NGOCN此 前做过统计,网信系统在2018上半年就进行了至少760次约谈,近四千家网站被关停, 超过120万的账号及群组被“关闭”。自媒体也同样受影响,最新的、比较大规模的“整 顿”则是在十一月,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被处理,之后,微博开始每周更新一次“关于时 政有害信息的处理公告”,整治自媒体将会“常态化”。

在线下的实体空间里,同样有无数双眼在“运行中”。

今年,人脸识别技术受到热捧。这项技术近年来应用之广令人称奇,酒店住宿登记、网 吧上网、地铁安检、闯红灯记录、警员开罚单,甚至有公厕换上人脸识别厕纸机,而张 学友演唱会上通过人脸识别抓到逃犯的消息也在大肆传播。这是一件好事吗?不得不提 的一个数据就是,在2018年之前,中国已经有至少1.76亿个摄像头了(注1)。

作者丨捞面 编辑丨小田

在这个虚实交错的监控网中,我们头脑会发生什么改变,会选择自我审查吗?“得益”于 技术的强大,更多时候还未发话就已“被自我审查”了——你的话会被过滤、被秒删,只 有你自己以为已经说过了。随着敏感词的增多,“新话词典”上的字已经越来越少了,如 何表述成为一⻔技术。但惩罚也是真实存在的,今年至少已有四名高校教师因为课堂上 的言论受到处罚。

似乎,为了安全和继续说话,我们都不得不生成一套“自我审查”。 活在“美丽8102”的人们,你是怎么想的:

爪姐

           香港博主,可能是微博炸号最多的人

“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恐惧会让人自我审查;如果人人恐 惧,他们真的连维稳费都省了。当然,我没资格让别人不要恐惧,但我能做的,就是让 自己不要恐惧。

严格来说,我也不是被炸号最多的那个人。

在2010年以前,我一直在公司负责大陆市场,后来回了香港又负责整个大中华市场,但 还是会经常回大陆。回了香港之后,还是想有个渠道可以了解大陆市场嘛,就了解一下 大家关注的事情,但也只是一直在围观,也旁观了当时如温州动⻋案(注2)这样的一 些公共事件。

我记忆蛮深刻的是14年香港有个大陆小孩在街上便溺的事情,当时微博上的很多讨论都 非常撕裂,很多人的情绪都被挑拨得非常敌视香港人,当时发言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喷 子。不过我并不会觉得有什么,最重要的是陆陆续续认识的那么多朋友,“喷子”那么多 年形成的惯性思维也很难说一朝改变。更何况,现在还有那些有组织的水军。

一开始的号还会有一些同事、朋友会加。但后来都基本都是线上认识的,或者说陌生人 了。不过这也挺好的,账号只不过是一个符号,只要大家还知道是我,也就无所谓了, 这也是在今天,公共发言所要付出的成本。

尽管不怎么发,但在每年6月,还是会发一些信息,也就炸得很“理所当然”;最后就成 了现在的,从年年炸一次到月月炸一次再到天天炸一次。换号也成了家常便饭,只不过 方式从随便注册个邮箱,到今天都在用大家送我的号。你送送我,我也送送别人,互相 救急吧。

另外,我记得是14年开始,微博的监控和审查技术也有了更新,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点, 海外的ID就会被封锁,比如说不能发图片。

我还是希望多说一些话,启发多一些年轻人。因为一个国家要改变,是一定需要很多人 站出来的。只是看大家的承压能力有多高,强压不可能永远有效。

对于我自己而言,这也是我自己想要做的;至于会面临什么,也没有什么好恐惧的。作 为一个参加社运多年的人来说,有些结果也是自己可以预料可以承受的。

皮皮

通信安全专业人员

这是一个技术更先进的1984

这是一个监控社会。
我自己是做通信安全的,我先来讲讲人脸识别的一些事。

从2005年开始,各地开始倡导“平安城市”(注3),监控设备也一天天多了起来,人脸 信息也开始不断地流入到公安系统,但社会治安问题其实并没有很好的解决。

一开始,这些人脸信息还只是被用来优化摄像头的使用方式,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的出 现,可以让这些信息被有效利用起来,如监测⻢路口人流,地铁人流量监测、分析。

但16年开始不同了。政府、商业机构都在推人脸识别。我还记得有一天我回家,看到楼 下贴了个告示说,让大家去录入人脸信息,我当时就非常抗拒。一周后,一台人脸识别 的闸机就出现在小区的⻔口。

这些信息呢,被商业公司收集,Ta就会共享给更多的机构,无论是政府部⻔,还是其 他。

还有一个,就是人脸授信,这其实是安全底线极低的方式。现在的这一套方案基本都是 用人脸照片、鼻子之间的宽度、脸的轮廓,但其实是允许误差的,也就很容易伪造,经 过红外光处理的人脸正面照,就能骗过这个系统。

现在越来越多的、杂七杂八的软件都在收集人脸信息,美其名曰是安全,但其实只是为 了完善大数据来优化他们的产品。这些人脸信息其实是一直有泄漏的危险的,而一旦泄 漏,就会无穷无尽地泄露下去。

所以可以预⻅的是,以后一定会爆发很多金融诈骗的案件。

说到这个,还得说摄像头,在摄像头如此密集的社会里,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被监控着 的。你去买杯奶茶,你的支付信息会暴露你,你进个小区,⻔禁卡也是绑定身份证的, 再配合上无处不在的摄像头,我们的行踪也就暴露无遗。

这还让我想到一个更可怕的事情,那就是国内很多软件都会偷偷在后台查看你的操作缓 存,甚至是偷偷调用你的⻨克⻛、摄像头。我还记得五六年前热爱刷安卓机的时候,像

百度就会把自己的软件藏在刷机包里,你根本关都关不掉。

还有国内的很多网站都会要求读取你的上网缓存,里面就包括了你的浏览信息。所以现 在我都会在电脑上装两个虚拟机,还有用无痕浏览。

这是一个技术更先进的1984。

我是不是一个帮凶?

我曾经是一名舆情监测员。

小江

前舆情监测员

舆情监测是干嘛的?我的工作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早上的简报,把网络上涉及到客户 的信息做一个整理,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九点就得交,这个主要就是看看几个重点的 报纸、公众号、微博号;另外一个是日常的监测,就是不停地在各大社交平台去搜索相 关的信息,但好像一些App啊、论坛啊,就得用自家舆情监测软件来找,这刷一次就得 大半个小时,要是有什么负面的信息就得给客户做特别提醒。

我们的客户很多都是一些政府部⻔,比如教委,连一些地方的网信办也是我们的客户。 每个客户都会有专人负责,比如我自己,就负责6个客户。

没什么事的时候还好,一有什么负面新闻开始有大量传播,或者某个单位发布了新政 策,我们就得扔下其它客户的监测,一直盯着媒体报道、网友评论,几个小时就得做一 次数据分析。

有时候我们的⻆色真的像是机关里打杂的。比如说写宣传材料没灵感了会让我们帮忙找 相关文章,还有单位的宣传干事试过让我们统计他们发在报刊上的宣传报道。他们对我 们的态度也不好,稍有出错都可能会被投诉。

也不过有部⻔的人会真正想解决问题,之前有个客户就试过让我统计网友反映的问题, 树乱砍、垃圾未清理、施工扰⺠等等,他们就都会去跟进。我每次给这个客户做统计的 时候就会特别用心。

我们收费也不低,比如我离职前某单位签的单子,一年就得近百万。 近来,给我一个感觉就是,客户要求监测的关键词越来越多了,比如说,连街道的名字

都进入了检测的范围。

其实我很看不惯这种审查制度,当初转行,也是想了解一下这套系统是怎么运作的,所 以也很难投入到这份工作里面去。有时候情绪不好,我还会很抗拒,要么不认真做,要 么就干脆把工作分给同事。

这里的同事很多其实都真的“又红又专”。不过我也记得有一次,有个同事发现一个跟“城 管”有关的舆情,一个老大爷在某处摆摊的事,那个同事就很苦恼地说,“要是反馈上 去,这老大爷很可能就会被赶走,我是不是就成帮凶了啊”。

另外,这份工作其实也让我学会了怎么去规避“审查”,我还会把这些教给我的朋友。

匿名博主

和朋友建了一个专⻔发布“转世”信息的“浪底捞联合会”

我对恐惧的出现感到内疚

我自己炸过两次号,大概原因都是因为发了讽刺领导人的微博。

第一次炸的时候还是蛮错愕的,因为我感觉自己应该算是个比较温和的人,发的微博尺 度也不是很大,而且那是2013年,公知们都还挺活跃的时代。

在国内的时候,自我审查是一直存在的,比如说,不能直接地对某个东⻄表达反对,下 意识地对“敏感词”进行简化、和谐,而且这条线是越来越高的。

哪怕是在推特。我就有认识的网友,因为推特上说的话被请喝茶。

还有一点是,按照国内的信息收集程度,只要想查你是一定可以查得到的。而当我意识 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个人信息已经被收集得差不多了。从QQ那一代开始,我们的个 人信息就在不断地被暴露,一个智力正常的普通人也是很难去保护自己的这些信息的。

2018,是恶化的一年。那些原本活在自己小圈子里的人,那些原本以为自己属于主流群 体觉得自己非常“正常”的人,都在这一年里受到了侵害。比如耽美。

我自己呢,在下半年出了国。在出国之前我还担心过,会不会出不了国。但在出国以 后,我却开始内疚,为曾经的“恐惧”。因为自我审查,我好像什么都没有做,而我应该 可以做到更多。

后来有几天,看到关注的博主里天天都有人炸,大家也会帮忙传播“转世”信息。我就想 着,要做一个专⻔做“打捞”的账号,每天整理一份“转世”名单,大家可以找回自己认识 的人。后来又找了一位也是热心打捞的朋友一起运营,可惜的是,后来有一个被“打 捞”的博主跟我们说,这个号可能会被盯上,觉得我们这个账号会引来一些人专⻔来举 报,我们只好基本停了。(编注:这个号在发稿前也炸了。)

小五

经济学专业学生

被侵犯的权利越多,恐惧越多

我应该算是个理性的人,但恐惧依然是存在的。它来源于自己被不断侵犯的权利,比如 隐私,比如言论自由。

我不会用自己的真名去横冲直撞,我的工作我的收入我的家境,这些我都会有意识地去 避免它们在社交平台上出现,因为我缺乏安全感。

另外,我有一个自己的公众号,平时也会发一些文章,自己觉得写得好的也会发到朋友 圈里去。

但就是我这么一个一百几十个粉丝的公众号,也会被举报,被删除文章。

这种举报、审查,在我看来都是极不合理的。我是学经济的,经济学里面有个外部性理 论,用这个理论来看审查的话,一篇文章的读者都是自己选择去阅读的,自己选择的东 ⻄应该要负责,但它并没有对他人造成负外部性,也就是造成不好的影响。好的内容自 然会火,“行政干预”则是不应该的。

今天,当老师的可能会因为课堂上说的话被举报,知乎上的一个回答都会被折叠、被删 除。

我不倾向于对抗,但我知道这些都是不对的。我能做的,就是去拓宽我的信息渠道,比 如好好学英语。

中流⻘年

香港博主

做的事情越多恐惧才会越多,相对于那些更勇敢的人而言,我做的事情可能只有他们的 千分之一,恐惧也就只有他们的千分之一。对我而言,纵使大环境越发压抑,每次从香 港过关到大陆时,对于被关进小黑屋的担心,几乎就是我恐惧的全部。

我九四年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就到了香港,到了2012年吧,知道了微博,当时想着作 为“移⺠”想要了解大陆的第一手资讯,就用了。那时候还是个小透明,直到反国教运动 (注4)的出现,看到有互粉的博主转的一些信息是有误的,我才醒觉,原来大陆朋友 看到的东⻄跟我看到的不太一样。

我开始写⻓微博,去介绍和主流媒体不一样的香港,将我所知道的事实传播出去。我记 得当时的管制还比较宽松吧,包括很多香港的明星也在微博上有各种发言,我也在微博 上认识了一些朋友,安然无恙地“活”到了2014。

2014年7月是我的第一次炸号。原因大概是发了七一游行的照片,发完就炸了。一开始 当然是完全的懵逼,不相信,以为自己只是被关了小黑屋,开始疯狂地尝试登陆,到后

我的恐惧只是那些人的千分之一

来又纠结自己究竟是做了什么导致被炸号,还有些后悔是不是不应该发这些照片。到了 最后,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转世也就开始不停歇了。

炸号的成本其实对于我来说不高。在香港,买个几十块钱的太空卡就能重新注册一个。 至于那些互粉的好友,不少都因为炸号太多而丢失了,也是在首⻚看到T a的微博才粉回 来。

这过程里,我一直都有做自我审查吧。比如说刚就自己删了一条讽刺改开的微博。我会 去感知那条红线,去做权衡。如果是一些很有价值的内容,传播出来的意义我觉得很 大,那哪怕号炸了也无所谓,也值得了。如果是些发出来大家也只是开心一下,但这件 事情本身的⻛险却很高的话,我就不会发。

另外,对一些用词进行“和谐”,通过转发来降低⻛险,都是常有的事。不过需要认清的 一个现实是,有些事情不是怎么说的问题,而是根本不能说,或者,只有特定的媒体能 说。

前几天微博管理员发的“时政有害信息头部用户”名单里,我一个刚转世不久,只有六千 粉丝的号也被“挂”了出来。在我们这些立场的人里,炸号是常态,不炸号是侥幸,被微 博官方挂出来算是个墓志铭吧,我们会觉得这还蛮欢乐的。

尽管对香港的未来没有信心,来自大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肉身在香港的我暂时还有 许多发言空间,那就能说话的时候尽量说,能说多少说多少。

注1:《华尔街日报》2017年7月引述行业调查公司IHS Markit的数据称,中国在公共与私人领域已有1.76亿个摄像 头,并指该数字到2 0 2 0 年将增加到6 亿。

注2:温州动⻋案,官方全称“‘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与后方 由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 115 次列⻋发生同向追尾事故,后⻋D3 0 1次四节⻋厢坠桥。据官方公布,事故造成4 0 人 死亡、172人受伤。事件在当时引起网络热议。(铁道部发言人的一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也在其间成为网 络流行语。)

注3:2003年, 北京、苏州、杭州、济南四个城市就作为视频监控试点开始建设“平安城市”。2005年,《中央政 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公布,称要“构建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平 安城市”建设开始在全国推广。

注4:2012年,香港特区政府建议把“德育及国⺠教育科”(简称“国教”)列为小学必修课,称要“提升学生国⺠身份 认同”,引起之后一系列抗议活动。

口述者名字均为化名或昵称

如非特殊说明,文章内容均为 NGOCN 原创,转载请私信联系

点击链接订阅 NGOCN 精选邮件,将持续接收本系列作品:

校对丨水泥 制图丨阿七

ht t ps://jinshuju.net /f /sGicEk

如有疑问请添加小编微信:ngocn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