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初雪未央
文章来源:世界灯火

一、2017:“Di Duan人口”往事

2017年11月18日,一场大火在北京大兴区点燃。

继北京西城在15年末,清除了将近200万外来人口后,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终于找到了新的契机,火灾发生两天后,迅速下发了《安全隐患整治专项通知》,从11月20日开始,市安委会以城乡结合部为核心,清查整治仓储物流、汽配城、批发市场等地区。

与之并行的,是一场浩大的驱逐外来务工人员行动。

面对即将飙升的房租与5日之内就必须搬光(11月25日之前离开租住地)的严苛要求,这座被称作人民首都的城市里,迷茫的外乡人露出了痛苦之色,有人要告别身边的好友,有创业者必须贱卖掉所有设置,负债累累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乡。

“这座城市,我们是做了贡献的。”他们有些伤感的说。

面对这次早已预定在北京发展计划中的驱逐行动,他们自嘲式地引用“di duan人口”一词称呼自己,没有了价值,就该被丢弃了。

di duan人口一词出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宝昌之口:“通过政策将外来人口特别是其中所谓的di duan人口‘清理’出去,导致了这些地方常住人口出现增长放缓。但对超大城市来说,这不一定有好处,也不可持续。”

而后,一篇略带曲解之意的文章发布:《北上广常住人口增速放缓,专家:政策清理di duan人口》,di duan人口一词迅速引起轩然大波,引发全民讨论。

但就在“di duan人口”被热议之时,另一端的微信等通讯软件,却悄悄屏蔽了这一词汇——你在朋友圈发布任何有关di duan人口的句子,都会被自动屏蔽。(目前朋友圈这一屏蔽已消失,但文章发布时仍旧是屏蔽词。)

文章被删已经司空见惯,但人们震惊于这场波及整个中国的关键词屏蔽,突然发现——原来我们一直以为私密无比的朋友圈,也一直在被监控。

本以为大火已灭,但这场屏蔽了“di duan人口”的“监控大火”,却一直以默不作声的姿态,借助各种APP蔓延到了现在,并逐渐在生活、经济、甚至敏感的政治领域舒展身体,向国民伸出利爪。

二、2018:企业黑化之年

2018年是中国互联网平台公司的“黑化”之年。

此前,它们是创新先锋、财富偶像、天之骄子;现在,越来越多人觉得它们为富不仁、飞扬跋扈、敷衍塞责。

以人民为韭菜、把隐私作为获利手段,用无处不在的监控掌控你的方方面面。

18年1月3日,支付宝面向用户推出“2017支付宝年账单”,引起刷屏,就在大家互相调侃之时。有律师指出支付宝与芝麻信用间的“授权漏洞”,大家这才发现:

原来在生成账单之前,页面中还有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直接帮你勾选“同意协议”的小按钮:

支付宝这一手可谓玩的高明,用新潮、温暖、远方等词汇对账单进行包装,将协议悄悄放在角落里,你怎么都想不到这样一个满屏温暖小清新的文案下,就藏着一个肮脏的默认接受侵权按钮。

当然支付宝也考虑到你可能会发现这个按钮的情况,但即便你发现了这个按钮,点进去看了一下,你也会为其满屏不是人话的句子绕晕,在烦恼中点击退出,直接生成账单。

协议里究竟有什么呢?

下图这段翻译成人话就是:

我们可以将用户的数据卖给第三方,并且对造成的任何风险概不负责,骚扰电话也包括在内哦。

吓得害怕被泄露隐私的大家赶紧去支付宝授权管理里看了下:

嗯,还好我15年我就已经被骗授权过了。

如果你觉得这就够过分了,别急,中国企业最擅长的就是让你忍无可忍。

就在支付宝发布年度账单后不久,今日头条就被爆出“通过麦克风窃取用户隐私的事件”。

今日头条当即对此做出回应,不过这番声明可是相当耐人寻味:

近日,有部分网站和自媒体传播“今日头条通过麦克风窃取用户隐私”的谣言。 在此,我们再次澄清,今日头条旗下所有产品,都不存在未经用户许可、擅自获取或使用用户隐私的行为。

而这个所谓的“用户允许”又是怎样的一种操作呢?

其实指的就是麦克风等权限,而几乎所有用户在下载头条的第一时间都会收到这样的询问“是否允许头条访问你的xx权限”,而多数用户都会在第一时间毫不在意地选择允许,而你不选择允许,你基本就无法正常使用软件。

通过监控用户的搜索习惯、阅读习惯、GPS定位以及日常生活录音,今日头条的算法可以根据大数据清晰刻画出每个人的人物画像:包括你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购买力水平、爱好、习惯、需要、日常出行路线、甚至即将需要的物品。

而监控得来的隐私用来干什么?

除了投放广告割韭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精准诈骗。

事实上,在这场“音频监控”引起轩然大波之前,今日头条已经多次登上财经报道了。

就在18年1月,今日头条推广“贩卖假学历广告”就被被财经频道曝光,而且被工信部约谈:

经记者调查,这类广告背后的公司多半资质都有问题,甚至有的根本不存在,而面对记者“涉嫌虚假宣传”的质疑时,今日头条广告业务工作人员还辩解称APP上推广的“免考拿本科”广告只是一个文字游戏,最后还是要参与考试,可见今日头条是为了利益而明知故犯。

而这类广告的市场有多大呢?根今日头条官方统计,其用户日活量就达到了2.4亿,且绝大多数都是二三线城市的人,加上根据监控得来的用户画像,今日头条亲切地为用户配上了精准的诈骗套餐,当时这个学历广告可是把大量急需学历的用户都坑的找不着北:

在被曝光之后头条决定痛改前非,大力反思自己收用户智商税的不良行为,终于,胆大妄为的今日头条清除了卖假学历的广告,悄悄改卖“黑五类”,将相关的药品推给那些通过监控被刻画出有“黑五类需求”的用户:

强大的算法系统与精准的信息来源,为今日头条提供了针对性策略,它在一线城市推正常广告,而在二三线城市推补血,治糖尿病等违法广告。这种双标明显的行为,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收智商税。

如果说魏则西事件是用户自己搜索导致的被动欺诈,那今日头条已经成功做到了精准主动欺诈。

即便如此,今日头条也还在拼命狡辩,用话术为侵犯与监控用户隐私盖上一层合理遮羞布。

但3月26日,靠吃人血馒头起家的百度李彦宏的一番惊人言论,彻底将这层遮羞布烧的干干净净:

“中国人更开放,愿用隐私换效率”。

李彦宏这句话中暗含着什么逻辑呢?知友@周赛对此作了犀利点评:

1、如果你不输入手机号,就用不了。

2、输入手机号则表示同意注册协议。

3、注册协议说明输入手机号则表示公司可以推送各种广告。

4、从本公司泄漏出去的一切信息都不是本公司的有意行为。个别员工的作为本公司不予负责。

5、本公司有权收录本公司有技术实力收录的一切信息。如果你反对,你可以选择不用。

6、所有能够找到的产品都有上述第5条的信息收录策略。

7、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人的隐私都是自愿主动泄露的。

事实上,百度也没让我们失望,仅下载百度APP就需授权“定位、电话、发送短信、录音、拍照和录像、读取手机状态和身份、读取通讯录、读取讯息、接受讯息、修改或删除USB存储设备中的内容、修改系统设置、查找设备上的账户以及读取USB存储设备中的内容、开关移动网络、悬浮窗”共计15项权限。

点击安装后,会出现三个权限申请,分别是允许手机百度使用电话、允许使用此设备的位置信息、允许访问设备上的照片、媒体内容和文件。

如果选择拒绝“位置信息”“访问照片、媒体内容和文件”,安装就无法继续。

从位置到通讯录、录音、拍摄录像、读取手机信息百度用了个遍,但别忘了,百度只是一个搜索APP而已。

一个搜索APP要这么多权限干嘛?

打开你的百度APP,看一下出现的满屏与你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广告,你就明白了。

哦?你从来没被这些广告收过智商税,那抱歉,互联网时代有一个让人可能不太舒服的事实——“如果你没有付费,那说明你就是商品”。

支付宝、今日头条、百度在努力吸你的血,但滴滴直接用大数据用户画像把你卖了出去——用以吸引顺风车车主。

18年5月份的滴滴空姐被杀案,给我们血淋淋地证实了这一点。

在空姐被杀后,人们才发原来现存在着大批量由司机组成的QQ群,在对乘客的姿色评头论足,信息来源就是滴滴提供的“内部福利”——精准用户画像。

当车主看乘客,是这样一个画面:

司机们肆无忌惮讨论着女性的长相、胸和大腿,这仿佛不是个约车平台,而是个约X平台。

我们骤然发现,原来我们每一个乘客,在滴滴车主面前,都是赤裸裸一览无余的,你是男是女,是美是丑,是大长腿还是小短腿,滴滴比我们自己都清楚。我们每个人,都被暴露着年龄、性别、职业。

这也是为什么在2019年之前,女生远远比男生更容易打到车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贩卖方式更为简单快捷,将你的所有隐私信息打包,直接明码标价出售:

18年8月份,华住酒店集团也陷入数据泄露风波,酒店入住信息被人拿到网上贩卖,中招用户高达1.3亿人,开房记录2.4亿条。

你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消费金额以及精准到秒的入住、离开时间,都被曝光的一览无余,直接被标上价格。

知道这些信息之后,我甚至可以直接推测出你的性取向、家庭状况、购买力水平、而后实施精准诈骗甚至敲诈勒索。

再可怕一点,你开房的视频都会被直接录下来:

18年3月份,张佩突然被朋友告知,她出现在了一部以她为主人公的黄片里。被告知后她找到了对应的视频,发现这正是两人情人节入住宾馆时被偷拍的视频。

而在另一个色情网站上,他们全裸视频的播放量,已过百万。

这些大公司作的恶正在一步步以我们为代价展现而出。

似乎我们直接来到了楚门的世界,成为了被扒光的玩具,被明码标价供他人观赏。

同年1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显示,用户的个人照片、个人财产信息、生物识别信息、工作信息、交易账号信息、交易记录、上网浏览记录以及短信信息等均存在被过度使用或收集的现象。

在《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里,研究团队通过对1144款手机软件隐私权获取情况的分析,得出:

869个安卓手机软件中,未获取隐私权限的仅占0.1%;有近90%的手机软件,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

这让我感到害怕。

我害怕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隐私被曝光了,而是在害怕:在这黑化的一年里,似乎侵害隐私成为了常态,成为了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公然违反《隐私保护法》过度搜集个人信息,越来越多的人变得麻木,接受侵害——“已经习惯了,早就没隐私了,无所谓了。”

但我知道我不能责怪这些麻木的人,因为这并是不他们的过错,当维护权益沦落到需要我们去奔走呼号才能解决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国家的监管制度、法律制度出问题了,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

同时我感到难过。

难过什么呢?

我看到彼时的欧洲在18年5月便通过了“通用数据保护法”,从用户协议到企业惩罚方方面面都考虑的极其周全:

1、任何企业只要收集用户数据,就必须要得到用户的许可。用户协议必须写得清晰易读,要说人话。

2、即便签了协议,用户可以“出尔反尔”,可以要求公司删除干净自己之前保留的任何个人信息,而且要阻止之前授权的第三方继续使用用户要求删除的信息。

3、一旦发生数据泄露,公司必须在72小时内通知用户。

4、不管你的公司在哪里,只要你的用户中有欧盟公民,你就得乖乖按照我们的来。

5、否则,你就将面临超高罚款,一旦发现违规,欧盟委员会将对贵公司处以罚款,可能是2000万欧元,也可能是该企业全球营业额的4%,哪个更高就按照哪个罚!

 

谷歌因此被欧盟委员罚款24亿欧元,刷新了“史上最高额罚单”记录,原因是其“滥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在搜索结果中偏向自家的服务”。

是不是很震惊?

仅仅因为搜索中偏向自家服务就被开出天价罚单,但这在中国早就是国民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如果按照这个要求罚款,中国甚至99%的公司都会被开罚单。

欧盟公民可以凭借这套法案心安理得地岁月静好,但我们只能接受侵害,甚至被侵害到麻木。

直到我也开始在2018年的企业黑化中逐渐麻木之时,前些天发生在政治领域的一些事情,再度让我充满警惕之意。

三、2019:黑暗政治元年

今年4.12日,某民谣歌手被全网封杀。

4.13日早,我写了一篇长文表示质疑。但当我发布时,竟然连后台都过不了,直接发布失败。

4.13日下午,我将文字整理成图片发布于朋友圈,却惊奇地发现,我的朋友圈直接被屏蔽了。

而后我多次更改文字说明,多次发布,却一直看不到。

17年的北京大火事件再次在我脑中出现,当时的状况重现了,不过是以更加彻底的方式——图片与文字都纳入了审核范畴。在17年时你尚可发布带有敏感词的图片,但在19年,已经不行了。

当时我感觉心慌,但心里却浮现另外一个有点可笑的想法——这证明了我们这两年来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还不错。

那2020年呢?

是不是聊天记录、乃至语音也纳入审查?

事实上,聊天记录被监控已经初露端倪了。

就在今年3月份,某位清华教授讲错话被举报,被取消讲课资格,而后几位教授便在微信群里一起商讨要为这位老师申冤,要求恢复其讲课资格,一起写了一份请愿书,准备诉诸上级以及媒体。

而后就在他们准备行动时,微信号就被封了,无一例外。

借助这些企业之手,大数据被用以更深层的政治目的。

但出现这一状况,其实并不奇怪。

大数据和互联网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内容产生机制不一样,它并不是一个人人都能使用的工具,从诞生开始,它就更“亲”政府和企业。它只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统治性工具。

微博微信的大数据只有新浪、腾讯和中央政府网监部门才能染指,腾讯等平台的文章审查也基本由中宣部控制。大数据成就了这些公司,带来百亿千亿的生意,并使中央网监部门在政府内地位迅速提升。

统治性工具利用的好了,就能造福人民。比如国家,就是人类目前创造出最大的统治机器。

任何统治性工具都必须带上枷锁,否则就会成为助纣为虐的暴君。

封建时代的独尊制度说明了这一点,西方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的权力制衡也反证了这一点。前些日子借助Facebook大数据的“剑桥分析公司”出现的涉嫌影响多国国家总统选举,更证明了这一点。

自大数据产生以来,你就基本没发现过我们使用它的情况,我们要么被服务,要么被欺诈,要么被监控。

欧盟给这个暴君戴上了枷锁,而在我们这里,它依旧在大肆消费国民,甚至开始带上一丝欺压意味。

都说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四通八达的自由时代,但我却感受到了一丝丝窒息感,我感到不安。

可失去自由就能换来安稳吗?

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曾在《通往奴役之路》写到:那些幻想以牺牲最基本的自由来换取最低保障的人们,最终会发现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幸福和尊严,从来都以个人自由为基准。被操纵的透明生活,只是一场人肉机器人表演。

我不由得想起那两个著名的预言: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文章)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

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

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集权和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

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很多人说:一开始以为《一九八四》会先来,没想到是《美丽新世界》提前来打卡。

可当大数据真的被肆无忌惮地使用,被企业与ZF用来掌控用户的生活与思想,没有严格的制约与管控,那么在《美丽新世界》和《1984》中那些看似荒诞的预言,

就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同时抵达。

四、一点小结

文章写完了,朋友看完后说:“你又说了次废话。”

“为什么是废话?”我问。

“因为这篇文章大几率会被删,还没被几个人看到就被毙了,你写这么久,想得再多,预言的再准,又有什么用呢,这不是废话是什么。”

“这怎么会是废话呢。面临可能会被删的局面,依旧不妥协,勇敢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怎么是无用功呢。这难道不是一种原则和底线么,一种对命运的不屈服,一种对强权的不妥协,一种想要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的责任感么。 ”这些话在我心里酝酿,但我没有说。

因为我宁愿相信我所说的这一切永远不会发生,我宁愿这只是我的一场空想。

我知道又会有很多人准备在后台骂我了,可我还是要执笔写下这些文字。算是对内心宿命的一种达成,算是对时代的一种记录。

你知道吗?

飞蛾扑火般的可笑举动,

是因为热爱啊。

PS:大家不必担心文章被删,文章的宿命就是为了被阅读,被理解,被传播。如果无人看到,那这篇文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被看到,才是存在的证明


大家不必担心,六千五百字,无论是阅读还是点赞转发,都要说声谢谢。

打赏作者是给作者最大的动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