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小二的咸菜铺

1840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是中国近代的开端。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憋屈的历史,因为清政府的软弱无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后人回顾这段历史,都不知道说啥好。

其实,清政府一直都很强硬,一直都很坚挺,是真正的伟哥,说他软弱真是个误会。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那时候英国已经弄完了工业革命,可以生产很多产品,生产了很多东西,才发现还需要一个广阔的市场,大清国显然是一个理想之地。

但现实里和大清做生意很不乐观,羊毛啊呢绒啊这些工业品根本就没人买,一方面是老百姓还很穷,消费不了这个,另一方面大清对于和外国人做生意压根就不感冒,只留一条缝隙,缝隙还是开在南方,南方那么热,不需要羊毛和呢绒。

不过,大清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在欧洲市场倒是很受欢迎,这样搞下去,英国在大清连个屁也赚不到,银子大量流出,英国十分苦恼于这个贸易逆差。

为了改变这个局面,英国通过外交途径交涉,没有达到目的,后来找到了办法,就是鸦片,鸦片在大清横冲直撞,销路大开。

鸦片赚走了大清很多白银,这是个大事;鸦片也进一步摧毁了军人的战斗力,这事也不小;要说鸦片损伤了老百姓身体,朝廷很心疼,我觉得这还值得商榷;但战争肯定是要来了。

该说说鸦片战争了。

对于打还是不打,清政府中有强硬派,很有代表性的就是林则徐,其实林则徐不算什么,真正的强硬派是当时的皇帝,道光帝。

林则徐最开始曾给道光帝出主意,说禁烟这个事,要柔和一点,不能太猛,他是这么说的:“凡夷人名下缴出鸦片一箱者,酌赏茶叶五斤以奖其恭顺畏法之心,而坚其改悔自新之念。”也就是说,用奖励的办法,让洋人交出鸦片。

但是后来林则徐为什么变得跟个斗鸡似的那么猛呢,我猜他肯定感觉奏折没有写到圣上的心里去,得改变一下策略。

果然,他开始受到道光帝器重,还以汉人身份被破格封为钦差大臣,真是“国初以来未有之旷典‘’。道光帝还说了:“你去南边禁烟,该咋办就咋办,全权处理。”

真是黄恩浩荡啊,林则徐掷地有声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林则徐在虎门激烈地硝烟,道光帝十分高兴,在林的奏折上批示:“卿之忠心爱国皎然于域中化外矣”。这显然是褒奖了,哎呀林爱卿啊,你这忠心爱国的劲儿贯穿宇宙啊。

虎门销烟是有严重后遗症的,直接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这个人啊,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很注重收集外国各类信息,并进行翻译,他还把很多资料交给魏源,支持魏源写《海国图志》,他当然知道洋人的船坚炮利。但是他却对道光帝说:“洋人没啥好怕的,没有我们的茶叶和大黄,他们就消化不良,就会拉不出屎,就会活活憋死;真打仗也不怕,洋人膝盖不会打弯,把他们扑翻了,弄死很容易。”

最后的结果也看到了,割地赔款,开放口岸。这时候也到了道光帝和林则徐算账的时候了,道光帝把他发配新疆去。道光帝说:“你妈隔壁,你可把朕坑哭了。”

林则徐心里也嘟囔:“你妈才在隔壁,你不就爱听这些吗,你要不爱听我会说吗?”心里虽这样,但表面不能这样,他对人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一次鸦片战争,并没有让大家意识到社会在发生剧烈地变化,都对政治漠不关心,更不要提什么改革意识了。

开眼第一人的林则徐肯定是再不敢瞎逼逼了,就连各处的茶馆酒楼都贴出告示:免谈时事。

剩下的就是笑话了,有的大臣建议切断和外国人所有联系渠道,不要和他们玩;还有的大臣给朝廷提建议,居然用的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军事战略论文,这特么到底是敷衍还是愚蠢?

海边的水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灰烬中训练,还是沿用以前的办法,训练大家练习游泳,敌人如果来了,就带着火把游过去把他们的船烧了。谁能大吼一声:大哥,现在都是铁壳船了!

就这样迎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初英法要和清政府谈,想继续扩大开放,提出修改条约,这时候皇帝是咸丰帝,当然不乐意,咔叽就把他们给拒绝了,英法找借口要和清政府干架,可把咸丰帝给烦透了。

洋人开始捣乱的时候,叶名琛是两广总督,他也没啥办法,在总督衙门供奉了吕洞宾和李太白,两个大仙告诉他,过了十五就没事了。

谁知道洋人很快攻占了广州城,几经周折活捉了叶名琛,把他捉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最后死在了那里。

叶名琛其实就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政策,如果这不算强硬派的话,被称为“大清柱石”的蒙古王爷僧格林沁,可是个坚决的强硬派,主战派。

僧格林沁对咸丰帝说:“撤回谈判代表,和他们谈个毛,我们要调动全国的兵力,调动全国的粮食,把他们赶出去。”

僧格林沁早就打算在天津和洋人开打,有人劝他说:“洋人只想做生意,不要动不动就诉诸武力,和为贵!”但僧格林沁还是没忍住,在大沽炮台,一下子干掉了敌舰三艘,敌军四百多人,牛得很。

咸丰帝也很振奋,说:“僧王打得好,僧王了不起,对洋人不能客气。”

随后谈判就进行不下去,干脆把英法的谈判代表给扣了,共39个人,押解到北京,关在圆明园,使劲折磨他们,有的身上生了蛆,一团一团的,有的经不住折磨,没几天就死了,尸体直接喂野狗,据说最后活下了18个,弄死了21个,想想都过瘾。

但这也惹急了洋人,僧王也不好使了,被打跑了,英法联军还要挺进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赶快跑,一边跑一边骂僧格林沁:“我要撤你职,我要削你王爵,你妈隔壁,就你能,你去草原上玩你的蒙古骑兵吧。”

咸丰帝带着慈禧太后跑,往承德避暑山庄跑,那时候慈禧太后还是懿贵妃,那次逃跑经历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94年甲午海战。这时候皇帝是光绪帝,掌权的是慈禧。光绪这时候年少气盛,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气势,情绪非常激烈,对李鸿章说:“你不是有北洋水师吗,和他打,打死他个小日本!”

光绪帝的老师是翁同龢,这老头也是钻在屋子里读圣贤书读得猪油蒙心,可以说小皇帝的激烈情绪都是他煽动起来的。小皇帝还给老师尚方宝剑,说老李要是不抗日,你就拿尚方宝剑去杀他。

慈禧太后也被这一对老少愤青给忽悠住了,加上前面的耻辱经历,觉得这几十年的洋务运动,应该差不多了吧,可以干一干了,于是也给李鸿章施压。

李鸿章知道自己底数啊,干不过啊,可是没办法啊,前边日本追着你干,上边老佛也逼着你干,你说你到底是干还是不干?哪能躲得过去,黄海一战,四个多小时,就特么结束了,要说时间也不算短,但大清的底裤干没了。

李鸿章没脸见人了,见慈禧,不等他开口,就呸一口唾沫吐脸上,骂他:汉奸。见光绪帝,也是不等他开口,呸一口唾沫吐脸上,骂他:汉奸。

1900年庚子国变。拳民这个事啊,是清政府鼓励起来的,杀了很多洋人,慈禧很高兴,还要攻打外国使馆区,强悍地一口气对11国宣战,结果招来了八国联军。

慈禧为了给洋人个交代,忍痛杀掉了很多强硬派大臣,至于那些傻不拉几的街头拳民,本来就是被利用的棋子,更用不得心疼,大杀特杀。

从1840说到1860,又说到1894,再说到1900,我发现:

一,清政府一向强硬,道光、咸丰、光绪,祖孙三代的皇帝,面对洋人,没有一个是软蛋,就连女人,也是硬得要命,比男人还要硬,问问这几千年,有谁敢对11国同时宣战的?没有,只有慈禧这个女人敢。

二,也不是不知道好歹,只是有些东西不能随便动,比如慈禧曾经说“大清祖制不能变,皇族特权不能变”,为了祖制和特权,就只能硬挺。

三、虽然每次都很硬,但最后总是被打脸,红肿红肿的。

四、每次硬过之后,代价都会落到那些当初高声跟着喝彩的无名之辈身上,成为红肿红肿的一部分。

五、每次硬过之后,那些个强硬派都会成为替罪羊被收拾,成为代价的一部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