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墨

 

常州五年级女生缪可馨坠楼事件,连日来受到高度关注。

根据调查报告,警方形成了初步结论:第一,排除了他杀可能;第二,事发现场,教师袁某不存在对缪可馨的打骂行为;第三,缪可馨作文中的批改痕迹是孩子自己做的。总结警方结论,就是缪可馨的跳楼和教师袁某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6月16日,金坛区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邢卫东、河滨小学李校长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确认:教师袁某日常的辱骂、责罚跟此次悲剧没有关系,现在只剩下赔偿事宜未有定论。

仔细看校长和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回应,会发现,在这起悲剧发生后,老师、学校、官方,没有歉意,没有反思,冰冷态度,手段强硬。缪可馨之死和教师到底有多大关系,现在确实没有过硬的证据,可是教育部门呈现的态度,却让人感到了另一种悲剧。

缪可馨生前被修改的作文

细品校长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回应,李校长重点始终是在肯定袁某是好老师:袁某业务能力很强,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教研活动比赛,还被评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从未接到过学生、家长对袁某的举报,在家长对老师的满意度调查中,也未发现袁某存在问题;她还获得过常州市十佳辅导员称号,总的来说非常优秀。

可是他有无法否认联合调查组调查后发现的板上钉钉的事实:去年10月,袁某确实打了缪可馨一个耳光;袁某确实在2019年暑假开办过作文补习班;袁某确实接受过缪可馨家长的500元红包。对于这些明显不符合“优秀教师”人设的事实,校长回应说,会作为日后师德师风专项调查的证据,可与此次缪可馨之死无关。而对于一些自称袁某以前学生的网友爆料,袁某一直有体罚、羞辱学生的习惯,校长称这些网友的身份无法确定,不能证明袁某在教学方式上存在问题。

不难看出,对教师袁某,学校的态度是——力保。关于缪可馨之死,至今没有对教师袁某进行调查,对打学生耳光、办辅导班、收红包等事实亦是之后再专项调查,对被多人举报袁某常年的恶性,学校说不能证明老师有问题。总之,该有的调查一步都没走。还不仅如此,在官方眼里,老师也是此次悲剧的受害者,副部长回应媒体,“如果我们现在启动调查对这个老师的伤害也特别大”。

而对死去的孩子呢?校长表示,“事情发生后,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在今后加强生命安全教育,让孩子们懂得珍惜生命。”“孩子们都太小了,没有防范危险的意识,就懵懵懂懂地走掉了。”校长的意思是,孩子自杀是孩子的问题,是孩子不懂珍爱生命。而对于老师和学校自身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做到尊重生命?他们避而不谈。这种舍本逐末、避重就轻的归因,不是反思,只是推卸责任的借口。而孩子逝去,一条生命的逝去,在校长嘴里只是一句轻飘飘的“懵懵懂懂地走掉了”。

该悲剧这几天之所以在网络引发如此大的关注,不仅是出于普通人对一个小生命出自本能的痛惜,也是因为很多家长能代入感受如今的家校关系,能看到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对于家长的态度。就此而言,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表现是非常糟糕的。

缪可馨家长微博

反观整个事件,总结悲剧发生后学校和官方的态度:不是安抚家长,不是反思老师的教学方式、学校的教育方式,而是用冷漠至极而又强硬有力的方式,一点一点摘除自己的责任。这折射出如今家校关系的普遍状态——强势的学校高高在上,不出事时家长哄着老师,一旦出事只能哭喊着维权、抗争。

孩子坠楼悲剧背后,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从预防悲剧的角度,学校也确实是应该加强生命安全教育。但这个教育首先需要强调的对象,应该是老师而不是学生,是包括校长在内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家长。如果学校真的重视生命,就不会将一个习惯体罚、羞辱学生的老师当成“优秀老师”代表,就不会如此冷漠甚至麻木地处理一起生命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