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共党刊《求是》一篇谈道德的文章引起争议。这篇文章驳斥了中国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观点。它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为依据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进步的情况下,决不可能出现社会道德总体滑坡。反对者则认为,这种纯粹从理论出发得来的结论,有违客观现实。

江苏卫视报道,去年12月30日,泰州市一辆汽车失控,撞破护栏,坠入河中。记者在现场发现,本应用钢筋水泥筑就的防护栏,里面用的竟是芦苇。

这种为了赚钱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在中国屡见不鲜,折射出社会道德缺失的严重问题。

*社会道德未能随经济发展提升*

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社会道德是否跟经济发展成正比,不断提升呢?一个普遍的看法是,道德水平未增反降,且严重滑坡。

中国总理温家宝曾表示,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表明,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求是》文章的看法正好相反。文章认为,中国社会道德状况在总体上获得巨大发展进步。

其论据是:决定道德性质的直接基础是利益关系,中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了社会共同利益的基石。因此,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仍然是主旋律

文章断言,经济的发展进步,决不可能建立在社会道德总体滑坡的基础之上。一个伟大的事业,总是伴随着相应高尚的道义基础。

*学者:分配不公说明所有制不公*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王占阳认为,经济基础决定道德状况的说法,相当有道理。问题是,不能光从表面上看所有制,还要看分配。分配不公平,就说明所有制不公平。

他说:“现在分配不公,这是全社会公认的现实,而且在国际上已经达到最严重程度的国家之一了。这样一个状况下,怎么可能说有良好的道德秩序和它相配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质疑某些国有垄断企业是否还属于公有制。他说,中国几大国有银行吃利差大概是3%,而发达国家是1%。

周孝正说:“我们国有银行吃3%的利差,是相当黑的。我要问,这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有一个银行的行长说,我一年的收入大约是3000万元,我都不好意思说了。这叫赚钱、挣钱,还是叫骗钱、抢钱呢?这道德好得了吗?”

*私有制下公德就一定差吗*

如果仅以所有制形式来评判社会道德高低的话,那么在私有制的西方国家里,道德水平岂不应大大地低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吗?

可是,许多去过西方国家的中国人,看到的情形往往相反。王占阳在访问美国时发现,美国人并不像中国主流媒体所说的那样道德低下。

他说:“美国还有那么多道德高尚的人。有一个美国教授专门收养亚洲的残疾人,收了五、六个。还有一个美国大学毕业生,毕业以后有一个好工作,但他不做了,他跑到非洲,支援非洲扶贫去了,去干那苦差事去了。”

*影响道德水平的不只是经济基础*

王占阳认为,影响道德的因素不只是经济基础,还有政治现实,比如官场腐败。

他说:“如此严重的官场腐败,势必会毒化社会道德风尚。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场不正社会歪。我想这个问题,社会是有共识的。”

在王占阳看来,《求是》的观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民众的观感,也不符合各种调查的结果。

《中国青年报》曾以“你正在为什么而奋斗”为主题进行过一次调查。在9800多名参与者当中,奋斗目标排名比较靠前的依次为“房子和车子”,占53.5%;“更理想的生活”, 占44%; “成为有钱人”, 占43.70%。

有评论认为,这说明,金钱和物质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成功标志。

在上海市社科院的另外一项调查中,相信“诚实守信吃亏”的人竟高达90%以上。《新华每日电讯》说,当“孩子被轧要不要救”“老人倒了要不要扶”这样的基本道德问题都到了需要讨论的时候,我们是应当认真反思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出现偏差*

王占阳教授认为,中国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证明,邓小平所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事业,已经出现偏差。

他说:“目前的状况绝对不是小平同志所乐见其成的。恰恰相反,他强调的两个大的改革都没有达到目标:一个是分配制度改革,一个是政治体制改革。他特别强调的道德风尚的向善发展也没有实现。”

北京资深媒体人李大同对一些主流媒体的表现极为失望。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现在也就是你们西方媒体还会去看这些东西,在国内,它早被人民群众扫到垃圾堆里去了。”

就连中国央视名嘴白岩松都说,媒体天天都是所谓正面报道,就会慢慢麻醉这个时代,麻醉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丧失了所有的危机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