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当以才华自辩
韩寒当以才华自辩
方韩大战,从笔战到诉讼,从网络到现实,引来围观无数,也引来争论无数。只有撇开其中纠结的细节,抓住事情的主要脉络,才能直抵此次大战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本质。
存疑者要什么?
在纷繁的考据、笔战之中,暗含了从低到高三个层次的质疑:代笔、才识、才思。对《三重门》、《求医》等文章是否代笔的质疑的本质,是对韩寒才识和才思的质疑。才识,指知识、素材、阅读、创作经验的积累;才思,指敏捷的思维、迅速的反应、绝妙的比喻、幽默的文字等,这通常也是一个人能被称为天才的原因。
事实上,对于作家,要自证才华,证明自己写过这样的文章,并不困难。怀才就如怀孕,孕育十月想让别人看不出来是非常难的。更何况,天才本来就是一个咄咄逼人,锋芒毕露的词汇。而且,更重要的是,作家在创作过程经历的知识的积累、经验的沉淀、灵感的愉悦、枯竭的痛苦、代入的体验等等,都会深深的烙印在作者思想上,并在笔会、访谈、交流中不可抑制地显现出来,并不断在同业团体中交流,取得行业公认。
推而广之,证明职业资质不单对于作家不难,对于编辑、会计,甚至木匠、瓦工、月嫂、乃至性工作者都不难,这种证明无时无刻不在行业中的日常工作和交流中进行着。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无需担心这种质疑。即使出现这种质疑,也会由同行公认的形式迅速得到平息。显然,在韩寒的另一个领域——赛车,就没有对他的这种质疑。
正是由于韩寒较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也不屑于参与同行交流,人们看到更多的是韩寒的作品——如果用飞鸟来比喻,就是精心制作、包装的标本羽毛。再加上在少数视频中韩寒表现差强人意,所以麦田质疑的一丝火星,就能迅速引燃公众好奇心的干柴、并继而引发围观和争论的燎原大火。质疑者以及背后沉默的公众,甚至韩寒的粉丝,都渴望看到韩寒扇动翅膀时鲜活羽毛的金色光芒。所以,对韩寒而言,是否代笔只是一个弱质疑,而对其才识和才思的质疑才是实质性的强质疑。
而对于韩寒青年领袖、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而言,他驳斥质疑的过程中会产生新问题,即他面对质疑的态度、涵养、在公共空间的礼貌等。这些综合在一起,构成了韩寒在此风波中所面临的全部考验:他除了回应对一个作家的尊严和底线的弱质疑外,还必须回应对一个作家才华的强质疑。在此之上,他还需要向合约方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向凡客证明自己作为80后领袖的推己及人的自由精神、向雀巢证明自己具有公共知识分子手端咖啡的温润。最后,他还需要向社会证明自己作为意见领袖的素质和涵养。
遗憾的是,韩寒做得并不好。
在对待批评和质疑的态度上,韩寒在涵养和宽容上不如他所批评过的市长韩正;而对麦田的涉及麦田妻女的攻击,活脱脱就是鲁迅笔下的“由短袖联想到私生子”。不知以反传统著称的韩寒是否已“猛然发现”自己已是浸淫传统而“沉入杯底的布”。
对质疑本身,韩寒出示手稿并诉诸法律,但对于更为关键、更为本质的对他的才识和才思的强质疑,却做出了弱回应,甚至在访谈中出错,起到为质疑者背书的作用。这导致了考据派喋喋不休,也进一步刺激了更多的知识界人士加入质疑。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