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报》四十年,美中“信任赤字”依然
记者: 杨明 | 华盛顿
四十年前举世瞩目的《上海公报》,开启了美中两国交往合作大门。几十年来,美中关系见证了长足发展,也经历了许多起起伏伏。分析人士认为,时至今日,两国关系依然存在着“信任赤字”。
*“不惑”之年美中关系如何建立互信*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表示,进入“不惑”之年的美中关系,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困惑 ,包括能不能建立足够的互信;中美合作是不是双赢;中美能不能在亚太地区良性互动。
崔天凯承认,美中关系虽“大而不能倒”,但依然存在着互信“赤字”,影响着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努力培育和深化战略互信,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全面、客观、符合实际地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
*习近平访美能否缓美中之间“信任赤字*
路透社报道,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下星期即将对美国的访问,将有助于通过双方接触减缓美中之间的“信任赤字”。
崔天凯说,中国期待双方通过此次访问抓住机会加强沟通,增进互信。但是路透社的报道认为,习近平对美国的访问,包括在白宫会见奥巴马总统在内的高级官员,似乎不会给美中因叙利亚、伊朗以及中美贸易不平衡等问题产生的摩擦带来重大突破。
*费舍尔:“信任赤字”原因多多*
华盛顿智库“国际评估和战略中心”高级研究员理查德-费舍尔说,导致美中“信任赤字”的原因有很多。
他说:“美国认为,中国政府害怕就其格局、活动、决策过程增加透明度,更不用说其军事野心了。这几乎无法让美国领导人掌握未来决策的依据。”
费舍尔举例说,中国制造1千枚核弹头要做什么?中国发展外太空目的何在? 他说,中国对这些都会极力否认,让美国产生怀疑。因此出现了“信任赤字”。
这位美中关系专家说,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美国一直以各种微妙的方式,推动在几百个问题上的透明度。但是中国政府似乎并不意识到,增加透明,让美国及其中国亚洲邻国了解中国的战略意图,符合中国的利益。
费舍尔指出,中国方面必须做出决定,是否要让别人放心。但现在的迹象显示,他们并不想让别人放心。
*习近平会继续中共的不透明*
习近平1985年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时曾来美国爱奥华州考察和学习当地的农业。27年后,习近平再次来美,身份已是中国国家副主席和未来的元首。费舍尔说,习近平是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拥有他前任所没有的东西,可能是位强势的党政军领导人,继续坚持不懈地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
他说:“很清楚的一点是,这些利益的发展,只会增加同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冲突点,从而进一步增加信任赤字。”
*中国奉行孙子兵法 信任赤字将持续下去*
费舍尔说,归根结底,只要中共继续执政,中国领导人似乎会继续奉行孙子兵法,拒绝最大程度上加以透明,在这种情况下,美中两国的信任赤字将持续很长,很长时间。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