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军事变,引申出三个最核心的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中枪的是薄熙来

十八大的“入常”之争,因为背景是后权威时代,规则的力量薄弱,预计之中,刀光剑影的激烈程度必远甚往日。但是,为什么首先中枪的是薄熙来?

答案其实很简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存在精英化的趋势。所谓精英,以权贵资本为核心,精英化即由权贵资本主导社会的发展进程,促使社会变化朝有利于精英、权贵的方向发展。当下中国在已经相当精英化的基础上,还有着进一步精英化的趋势。试图改变这种趋势的力量并非没有,而且不少,例如胡锦涛、刘源等,都曾显示出这种努力。但由于社会运动的惯性,由于权贵资本已掌控太多东西,这种扭转十分艰难。从皇储习近平表露的执政理念看,他也赞同“分蛋糕”以扭转趋势。但是,习与胡一样,本身都是因党内游戏规则而上位,上位后也必然遵循党内游戏规则而操作。胡的经验告诉人们,只要不超越既有的党内游戏规则,就不可能真正扭转精英独大的局面。唯有不按牌理出牌的那个人,才是有可能带来真正变化的人。

在党内高层,从已有表现看,只有薄熙来有能力不按牌理出牌,而他本人也确实表现了欲推动这种变革的意向。这就是许多人对薄熙来寄予厚望的原因,也是中国最有力量的那个阶层惧怕薄熙来上位,视其为“不稳定因素”甚至是“政治炸弹”、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原因。至于其他意识形态方面的风向和口号,只有那些被“运动”起来的人,才把它当一回事,甚至为之热血沸腾,或者欢欣鼓舞,或者咬牙切齿。真正“运动”别人的人,都明白这些只不过是道具而已。

被中国社会最强大的力量视为死敌,薄熙来“出事”有其必然。但要打倒薄熙来也非易事,在他把重庆经营成铁桶一般后,“打薄”显然已不能从重庆内部入手,只能从重庆之外寻找破绽。而薄熙来独树一帜已有经年,在四面皆敌的背景下,他的敌人还未能从重庆之外找到称手武器,可见薄熙来对自己的经行之处尤其是辽宁的行迹,必已做过一番清理。这是薄能够挺起腰杆来独树一帜的前提。

薄能如此,他的部下未必也能如此。在去重庆前,王立军不过一处级干部,在全国官僚体系中微不足道,底蕴更不如薄远甚,又身处辽宁警界这样的大染缸,他既不可能出污泥而不染,也没有能力完全漂白过往,于是被选择作为突破口,逼其内讧。这就是王立军事变的实质——出手者的目的达到了。

问题二:薄熙来伤势几何?

身在局中,或者在事变突然发生时,总容易让人夸大事变的影响,构思出一种朝某个极端变化的情态,尤其是当这种情态还符合自己的愿望之时。近一段时间,“薄熙来已完蛋”、“被控制”的说法不绝于耳。其实,王立军事变对薄的影响,应该还到不了这一步。按照中共惯例,像薄这种级别的官员,只要没被掌握贪腐方面的确凿证据,就不会被轻易打倒。以王立军当时级别之低,料不能握有薄本人在辽宁的直接不利证据;到重庆后,薄立志“不走寻常路”,更不会留下什么劣迹。而且,薄的分量不轻,站位更微妙:既不在各大派系之内,又与各大派系均有所交集,游离于边缘,别人把他当棋子,他却借此搏上位;虽然谁都感觉到他的威胁,他却又绝不是具体哪一方的敌人,因此,谁都不愿做那个首先扣动扳机的人。十八大前夕,各方博弈激烈,也不可能形成针对薄的合力,顺风朝下推一把大有人在(例如放开微博讨论王立军事件),要出老力却谁也不干。这就是薄能够在夹缝和激流中不断壮大的原因。

这种情势直到今天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这一回薄熙来应该是只伤不死。那些对薄心怀畏惧的人,畏惧的也只是薄上位,只要堵绝了上位之路,目的也就达到了,不一定非要一棍子打死。

王立军事变对薄的杀伤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王立军本人是重庆“打黑”的标志,“唱红、打黑、民生”是“重庆模式”的三驾马车,分别对应于精神环境、安全环境和物质生活的建设。王立军落马,三驾马车去其一,“重庆模式”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都大受质疑。

二,任何光鲜的背后都隐藏破烂,强大内部必有虚弱,“重庆模式”也不例外。王立军熟知重庆的一切,可以把内部的破烂和虚弱轻松揭开。这种揭示,或许不会为普通老百姓所知(也不一定,美国方面可披露,高层有人也可能会故意放料),但一定会到达所有想知道的高层耳中。薄熙来最虚弱的一面,将裸露在众敌环伺之下。在政敌面前,他就是一个被拆除了城墙的堡垒。

三,很多人都相信,中国的审讯机关有办法让受审者说出想要他说出的一切。王立军已处在薄熙来以外的势力控制之下,对方可以让王立军“供出”一些微妙的内容,例如薄熙来说过什么话、有过什么打算,对某某大佬做过什么评价,上位后准备把谁怎么怎么样,等等。这些“供状”,由于不需要真枪实弹,火力可以无穷无尽,能够指哪打哪,令人防不胜防;而且还可以延时射击,根据情势的变化调节攻击的重点和方向。听的人尽管未必真信,但心结毕竟已经种下。

问题三:薄熙来怎么办?

既然伤不至命,薄熙来必有一番回应。正像民变四起逼出汪洋的“乌坎模式”一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此情此境下,薄熙来能够怎么办?

再造新的政绩?且不说创造政绩需要时间,从现在到十八大,已没有这个时间;也不说现在的重庆人心惶惶,薄对内部的掌控必然出现问题,不可能再像原来那样得心应手;有王立军“打黑”之例在前,即使重庆再出什么政绩,也难取信于外。

以牙还牙,对政敌反戈一击?毫无疑问,薄手中掌握有不少其他高官的“炸弹”,这是他的生存手段之一。但这些东西,引而不发时才最有威力;一旦放出来,没有那种风助火势,作用其实有限,很可能一下子就被踩灭了。而且,现在薄的对手并非具体哪一个,而是举国皆敌、举世皆敌,“世人皆欲杀”,撩倒一个、两个,无济于事。

排除这两种选择后,薄的可选项就只剩上中下三策:

下策:改弦易辙,在意识形态上向右转;偃旗息鼓,不再独树一帜,而是死心塌地投入某一阵营。此时投入,身价当然不会高,比之什么都不干其实也好得有限,只是在安全上更加稳当。平庸之辈往往会作此抉择,但以薄之性格、心气,料不取此。

中策:更激烈地向左,稳固基本盘。在此之前,虽然薄熙来被视为左翼旗手,其实他左得并不彻底,而是留有余地,可左可右、可进可退,随时可以抽身转向。但是,无论在党内还是民间,左翼无疑是他最坚定的支持力量,是他的基本阵地。虽然此前薄熙来在“入常”有望的情况下,有意淡化了一些左翼色彩,尝试建立统一战线,谋求成为多派“共主”,但在此风雨飘摇之际,仍然对薄抱有期待的,无疑只有左翼。只要薄放下对“共主”的执念,专心经营一翼,更坚定地站在左面,就可将这一部分力量牢牢掌握在手中。此时此刻,这是薄难得的本钱。左翼虽在当下中国政坛势弱,不足以支撑薄进军十八大,但即使十八大铩羽后,薄亦可凭此在政坛内外形成一股力量,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时势之力,甚至可以以待来日变数。这种选择,有利于改善当下中国左右势力极不均衡之局,可说是国家之福。只不过,薄出身世家,又久历宦海,对权势食髓知味,不易作出这种抉择。

上策:上策代表着最好的前景,也意味着最难走的路。一个人最虚弱的地方,往往是他最可以进步的地方;最失败之处,即其致胜之机。薄熙来善于从跌倒处爬起,当年被发配西南,“入常”无望后,他自己就硬生生杀出一条生路来。新的生机仍然在跌倒之处,出路还是要靠打破规则,出奇招不按牌理出牌。以薄之经验和智慧,不难找到突破的切入点与关键所在。只是这种抉择需要极大的胆魄,薄并不缺胆魄,现在他的胆子只会更大。在当下,只有一个因素还能阻止他痛下决心,那就是他自己心存侥幸,自以为循正常之途“入常”仍有望——其他人会不会利用这一点,让薄始终感觉到还有希望,直至最后时刻才令其绝望呢?

大争之世,不止是某两方演义,而是多方在演义,想伸进来浑水摸鱼的手太多了。如此混沌,既考验薄的胆魄,也考验其他人的智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