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启风 | 评论(0) | 标签:淡定, 年轻人, 奋斗, 香港, 文化

  ——读许骥《同胞,请淡定》

  杨津涛

   刊于2012年1月30日《渤海早报》

  

   曾经作为新一代年轻人的“80后”,如今年岁大的都已年将而立,事业有成;即使是1989年出生的殿后者也都要走出大学,面临就业与结婚的双重压力了。在 读过青年作家许骥的《同胞,请淡定:我们香港的蜗居、蚁族、富二代》一书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些问题在香港也都一一存在。

  

   许骥出生于内地,少年时负笈香港,后又回杭州上大学,现在则任职香港《明报》,在内地与香港间两进两出,自称是“一手福建人,二手浙江人,三手香港人”。 许骥策划采访了十位香港文化名人,让他们每人谈了一个内地青年所关心的话题。在书中,欧阳应霁谈“蜗居”、马家辉聊“蚁族”、邓小桦说“拆迁”、林奕华关 注“剩男剩女”、邓小宇言说“富二代”、汤祯兆指引“创业”、许子东纵论“考研”、李照兴大侃“微博”、廖伟棠关心“信仰”,最后以梁文道谈“粉丝”收 尾。

  

   这本《同胞,请淡定》的选题显然是有趣且有益的,因为今天的内地某种意义上的确正处在香港曾经走过的阶段上: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日益“贬值”的大学毕业 生在就业、买房、结婚上的压力陡然增大……相对于大陆青年的焦虑,香港人则要淡定许多,因为他们对此早都习以为常。让内地青年看一看港人在面对高房价、就 业难、理想失落等问题时的心态与对策,正是很好的借鉴。这就难怪,为什么许骥当初拟定书名的时候,想将自己这本书叫做“告大陆同胞书”了。

  

   诚然,香港不是所谓的“文化沙漠”,但肯定也非某些媒体自诩的那样,可以跻身“人文城市”前列。香港评论家林沛理在《反语》中曾谈到香港的现状是“楼市如 暴走列车般奔向群众,阶级、贫富和不同利益的矛盾越演越烈”,而港人却依旧只懂得“用金钱来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以赚钱享受为生命至高无上的目标”。—— 当下的内地不也是如此吗?

  

   许骥谈到杭州最便宜的房子也要一万多一平米,随便买一套就要一两百万的时候,邓小桦回答说,“一万多一平米,那很便宜啊!”原来香港房价虽然很高,但港人 开口要买的通常只是30平米而已。欧阳应霁在大学时租的地方就只有10平米,走入社会后买的第一套房子也不过30平米。从“蜗居”起家的欧阳应霁与妻子一 步步努力,才住上了在香港已如“豪宅”的140平米大房子。欧阳应霁的经历其实也可佐证马家辉对“蚁族”的独到看法:“‘蚁族’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它只作 为一个现象存在。”既然连问题都不是,那自然也就谈不到解决,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应对而已。

  

   香港社会固然有明显的拜金倾向,但内地学生赴港留学却也成为新的潮流,在我的同学中,就有不少选择到香港读研。香港高校在亚洲的排名向来是名列前茅的,然 而在许子东教授看来,“香港学生考研就是为了赚钱”,这基本与内地相同,在硕士学位大众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考研不是准备投身学术,而仅仅是希望未来能 找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相比于内地,香港的经济压力只能更大,年轻人也只会更现实。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的作者杨继绳先生曾指出,“权力市场经济”使中上层职位为拥有权力、财富和声望的家族所垄断,导致中国下层民众的上升空间大为缩 减,让“知识改变命运”变得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在号称阶层间具有很高“流动性”的香港,社会阶层也早已固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一方面需要思考问题 成因,一方面却也不得不以香港同胞为榜样,怀着一颗淡定的心,踏上奋斗的征程。

  http://newspaper.jwb.com.cn/bhzb/html/2012-01/30/content_761182.htm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