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木林:古建筑的生命力在庆典活动
(2012-02-18)
|
|
柔佛古庙在壬辰年所举办的“百年游神会”,有别于一般的庆典,除了马来西亚首相纳吉亲临观礼外,这也是马来西亚首次将柔佛古庙的游神仪式,成功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 柯木林
2月12日(星期日)黄昏时分,柔佛州新山市的黄亚福大街(Jalan Wong Ah Fook)开始封路。一支声势浩大的游神队伍,即将穿越这繁华的街道。这是柔佛古庙在壬辰年所举办的“百年游神会”。此次盛会有别于一般的庆典,除了马来西亚首相纳吉亲临观礼外,这也是马来西亚首次将柔佛古庙的游神仪式,成功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柔佛古庙座落在新山的直律街(Jalan Trus),此庙由义兴公司的陈旭年港主(1827-1902)和当时新山的各界人士于19世纪后期兴建。目前虽然没有碑文可考证其确切的成立年份,但从庙中现存的两件文物:“同治庚午”(1870年)的匾额和“同治乙亥年”(1875年)的铜钟,一般研究柔佛州历史的学者都认为,此庙应成立于同治年间或1870年前后,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
柔佛古庙内供奉有五大神灵,代表了华族社会中不同籍贯人士所崇拜的神祗。玄天大帝(大老爷)是最早进入古庙供奉的神,由潮州帮负责。其他为:赵大元帅(海南帮)、华光大帝(广东帮)、感天大帝(客家帮)与洪仙大帝(福建帮)。这些都是道教的神?,通过每年的游神庆典,展现了新山的华人,虽有帮派但却不分彼此,在神灵前没有隔阂——这是柔佛古庙游神会的意义所在。
柔佛古庙的游神会虽有百年历史,但若与新加坡直落亚逸街(Telok Ayer Street)天福宫的迎神宙会相比,还是显得较迟。天福宫落成的年代,在《建立天福宫碑记》(1850年)中已有明确说明。1840年4月,为了迎接从中国请来的天妃神像,天福宫还举行了一场空前热烈的迎神庙会,宋旺相的英文著作《新加坡华人百年史》对此有详细记载(页50-51)。
吾辈虽未能躬逢其盛,但在童稚时曾亲睹当年住家附近大成巷(Lorong Tai Seng)的九皇爷诞辰游神会:锣鼓喧天,万人空巷;踩高脚的彩衣男女的表演,精彩绝伦;九皇爷的座轿由数人扶持摇兜前行;信徒执香紧随,香火萦绕,延绵不绝,至今印象犹深。此次在新山观赏柔佛古庙的百年游神庆典,似有时间倒流之感!
如果拨开宗教的外衣,游神会其实是华人民俗的一部份。是精华也好,糟粕也罢,总之如今已取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这种在一般人眼中被视为迷信的宗教仪式,正式登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殿堂。难怪新山人民对此颇引以为豪。从参加游神会大多数是年轻人看,这种庆典在新山可说是后继有人,民间俗文化毕竟较传统文化更能深入民心。
为什么同样是祭神活动,新加坡天福宫的迎神宙会淡然于国人的视线,而柔佛古庙的游神会却能如此高调出击呢?个中原因当然是复杂的。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一、口头传统和表述;二、表演艺术;三、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五、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标准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艺术价值,另一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
很显然地,柔佛古庙游神会是属上述第三类(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并有完整的保护计划。在变化不断的历史条件中,柔佛古庙能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是这次得以申遗成功的主要原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