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报道说,习近平此次访问美国、爱尔兰和土耳其前后十天,尤其他对美国白宫的访问,被视为是登上中国最高权力宝座之前不可错过的一个重大环节。对习近平本次出访,无论在中国和在国外,从初步的反应来看比较正面。习近平平常并非是一个有威望的人,但此次却以其平易近人的外访赢得了分数。

从中国微博的言论来看,普遍的感觉是,比起僵硬和不可接近的胡锦涛,习近平要好得多。有一个叫林园客栈的博客以为习近平显得轻松和容易接近。不过也有不少博客怀疑习近平看起来简单直爽的作风会不会是接班之前一种策略。新加坡大学政治学教授郑永年则认为,从个人层面看,习近平的旅行是成功的。习看起来很主动,他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私生活以及对电影的爱好等等。郑永年表示,习近平在美国做得恰如其分,他一方面为中国的立场辩护,同时又显得诚实,比如在人权问题上,他说中国可以做得更好。习近平目前在中国的民意很看好。不过,这位学者警告说,胡锦涛和温家宝当初上台时,民意也不错。

不过,一些美国智库学者认为,「习近平突显美中的根本差异,未来中美关系仍是困难重重。」 根据中央社报道,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在太平洋会议发表文章指出,习近平要求副总统拜登,「双方都不应给对方製造麻烦,避免超越彼此的底线。」

葛来仪表示,「中方对美国军售台湾表达不满,习要求美方避免重複损害中美关係的争扰,消息来源指出,习向美国施压,要求停止对台军售。」葛来仪指出,习进平与美国防部长帕内塔在闭门会议中针锋相对,「习进平断然拒绝美方提出双方在年内进行军事交流的建议,两人会面开始就出现明显摩擦,解放军认为美国策略性围堵中国崛起,习进平对中美军事交流兴趣缺缺。」

美方在会谈中也同样态度强硬,葛来仪说,「奥巴马习近平两人会谈中,习进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建议双方应在公平基础与互惠原则下,处理经贸冲突。」葛来仪最后建议,「双方必须在美国总统大选与中国人大会议后,就争论与分歧达成『暂定协议』,建立合作性的未来。」

美国前国家安全会议亚洲事务主任车维德(VictorCha)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撰文认为,「习进平访美没有带回任何重要协议,显示未来美中关係仍然困难重重,无论在经济、国防安全、全球事务与社会议题,美国对中国都感到不满。」

车维德指出,「北京关切美国重回亚洲只是好听的说辞,背后目的在遏止中国崛起,中方还担心美国病态的过度支出。」

车维德说,「在行礼如仪的外交场合,北京基于礼节,嘴巴不说,但认为美国的指指点点,无非是透过围堵中国崛起,规避解决内部问题。」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