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均读书会编辑按:作为两会代表们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值得我们大家关注。近年,随着中国在海外尤其是非洲地区投资的增加,频繁的人员交往与移民,中国公民在海外受到敲诈、勒索甚至绑架、杀害的案例有升无减,就此问题,《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江讯先生采访了中国大陆国际问题专家杨恒均博士。杨博士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些看法可以给讨论此事的两会代表提供新的思路。以下为文章节选,有增减]
隨著中國企業海外擴張,中國國家利益遍布世界各地之時,中國應該如何有效保護海外利益成為值得關注的課題。有學者認為,中國必須盡快制定一套與「走出去」戰略相配合的安全戰略,必須對遍及世界的國家利益作出安全保障的規劃,不只是外交上的規劃,而且還要有軍事方面的規劃。不過,要走上這一步,中國必須具備軍事實力,更需要一種政治意志。
中国大陆國際問題資深研究員楊恒均對亞洲週刊說,對目前中非交往,他有幾個擔憂,或者說,有幾個方面應該特別要注意的。今後應該解決這些問題,就可以避免麻煩。他從三方面作了闡述。
他說,第一,非洲和中國的經濟能互補,在西方一直以來對非洲都不太真正關心,或者不願意下力氣協助改變的情況下,中國進入非洲,是有有利條件的。但由於中國的軍事力量有限,或者說,中國沒有能力投放兵力到非洲這麼遠的地方,那麼和非洲的生意,以及中國的人員,就沒有保障,沒有堅強的後盾。從西方貿易歷史來看,兵力延伸不到的地方,做貿易要特別小心。投資、人員與國家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時候,要注意分寸與規模。從中國自利比亞撤僑可看出,從埃及有人綁架中國人可看出,從海盜猖狂中國無能為力也看出來了。中國如何保護自己的大量投資,還有中國的僑民,應該有所考慮。這符合長遠利益。
至於第二點,楊恆均說,與非洲做貿易,進行合作,人員與資金大量進入非洲,謹記一件事:非洲不是歐洲,更不是美洲。這意思是說,歐洲與美洲雖然也排外,但畢竟有一種包容文化,而非洲目前看肯定沒有,在他們需要中國的投資與支援時候,一切都不成問題,可如果進一步深入,尤其是當中國的移民一旦像進入歐洲和美洲的時候一樣,就要注意非洲的民族主義與排外情緒了。到時中國不但會丟掉錢,甚至還有僑民的身家性命。這一點目前看不出來,而中國人這些年世界各地跑,到處做生意、移民的人,又一般不考慮這些問題,哪里有钱就往哪里冲,往往弄得当地人很有意見。就拿最近香港出現的事(排斥大陸人),就能說明一些問題。非洲一旦出現排華,可能就不會像歐洲意大利法國那麼「文明」了。我们要有准备。
他說,第三,在投資與金錢上,中國在非洲有一定的優勢,而目前的「中國模式」,最適合推廣的地方不是亞洲,更不是歐美,而是非洲。甚至中國與非洲的文化,在被歐美所謂主流排擠後,也有很多可以融合的地方,但要留意的是價值觀念的重要性。金錢與人員可以進入非洲,同時進入的還有價值理念,目前的價值理念是否能得到非洲人的認同?是否最终會遭到反對?如果說中國大量投資、大量交往,可是中國的價值理念被排斥,而歐美的價值理念潜移默化,最终有一天佔了上風,那到時中國就可能得不償失了,要记住,最终决定胜负的是价值理念。利比亞就是一個例子,中國與卡扎菲做生意,如今卡扎菲被人家赶下台,完蛋了,中國怎麼辦?损失了多少?當然,可以改弦易轍,没有理念的好处就是随时改变理念,以钱为主。但这总不是一件事 我认为,要在價值理念上下功夫,你不接受西方的“普世价值”,那也得弄一个其他国家不反感的中国特色的“价值”吧,全球化的时代,你不可能闭门造车,像北朝鲜一样搞一套只有他自己接受的价值理念。要考慮清楚的是,我们的钱与公民所到之处,带去的是什么样的價值理念。
中國在非洲的發展,顯然已引起美國強烈關注,美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正正在减少,美國正失去非洲的人心。有學者認為,中方援助的項目七成是以興建道路、運動場館以及政府大樓方式進行,通常更是依靠中國的勞工和材料興建。與之相反,美國的七成援助則用在一些「雖關鍵但並不顯眼」的項目上,比如防治艾滋病、瘧疾、結核病等。杨恒均博士认为,不管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输出,都要注意效果与长远影响,最重要的是把“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达到“巧实力”。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