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东日本大地震令现代日本社会的思考方式受到严重敲打。人们对科学的信仰发生动摇,对现代文明本身打上了问号。在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应如何看待和思考当前,以及未来的日本?整个日本呈现出一种后退、下行和内向的阴暗心理,故必须构建向前、向上和外向的社会气氛,日本才有希望。
原文:前・上・外を向いて「新近代」模索を
发表:2012年3月10日
作者:《日本经济新闻》社论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东日本大地震令现代日本社会的思考方式受到严重敲打。人们对科学的信仰发生动摇,对现代文明本身打上了问号。在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应如何看待和思考当前,以及未来的日本?
大地震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人们开始怀疑,是否科技进步必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主体性丧失”的专家
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冲击和创伤是不可估量的。
发生危机时未能对政治家提出正确建议的科学家,对电力公司应对失当置若罔闻的技术官员……
科学史学家山本义隆指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核技术潮流中丧失了主体性。
科技工作者的不争气似乎佐证了这样一种观点——人类希望驾驭自然根本是痴人说梦。于是人们开始对科技持消极态度。
“向下”的心理开始蔓延。作家五木宽之的著作《下山的思想》淋漓尽致地描述这一点。
“战后60年间,我们一直以’向上’的气概努力着。……我们已经到达顶峰,接下来只能下山。……上,然后下。”
的确,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泡沫经济破灭后被中国赶超、跌落至第三位,但也还是”高出不胜寒”。
不过,持续的通货紧缩令日本长期无法摆脱低增长的泥潭,人口也在持续减少。笼罩着社会的却是是由”登山”转而”下山”的消极心理。
“内向”倾向也十分明显。反对参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就是其表现之一。
有一个词可以概括这一时代潮流——”脱现代”。政治家中,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就断言”脱现代”是当今时代的关键词。他说,应摆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思维,从追求把蛋糕做大,转变为追求把蛋糕做好。
不仅自由派政治家,保守派政治家也大肆谈论”脱现代”。
东京大学教授佐伯启思认为大地震和核电站事故对现代文明敲了警钟,日本应转变迄今追求效率的经济体系,转向”脱现代”方向。
向后、向下、向内,脱现代。我们就这样随波逐流吗?
我们首先应当向前。以《日本沉没》等作品对科技文明敲警钟的小松左京去年夏天辞世之前在遗稿中写道:”我相信人类的知性和日本人心中的情意。”
评论家古木隆明则打了个通俗的比方——科学没有倒退之路,让科学倒退就如同叫人类做回动物。
科学和技术的确有其局限性。但人类的历史正是在克服这种局限中不断前进。
“成长的精神”
必须实现”向上”的增长。随着老龄化加剧,日本的社会保障开支以每年1万亿日元的速度递增。虽然增税已经不可避免,但如果不实现增长,光凭增税根本无法确保社会保障的财源。正如前首相安倍晋三所说,喝不上增长这杯烈酒的国家没有未来。
日本还需要”向外”。在低出生率、老龄化趋势下,国内市场必将萎缩。如果不向外寻求出路,企业就没有销售额和利润可言。
二战中有一个词曾经跨越”主义”、引起不同意识形态人群的共鸣——”现代的超克”。现在时代背景完全不一样了,但”脱现代”这个提法让人不禁联想到它。
“脱现代”论也好,超越现代论也好,目前日本就是需要以向前、向上、向外的精神去探索建立新的现代。
大地震打开了日本社会的潘多拉的盒子。在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盒子的里还藏着希望。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