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发展不等于文化大跃进
文/魏英杰
这不是危言耸听。3月8日全国政协举行记者会,席间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称:最近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后,的确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就是有那么一种“跃进”的形势,也就是各地方一哄而起。
各地方是怎么“一哄而起”的呢?其中一个显著现象,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提出了文化发展目标,如省一级提出打造文化强省,市一级提出建设文化强市,再往下还有文化强县、文化强镇、文化强村等等,不一而足。打造文化强市(县),这原本并无不妥。建设文化强国,当然也有必要从上到下,一以贯之。可不管怎么看,这多少有点“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意味。
关键在于,有的地方恐怕还没搞明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涵,就急切地发出号召指示,制定若干年规划了。没提出文化强国之前,并不等于文化发展停滞不进;提出文化强国了,更不等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日可待。这“之前”和“之后”,区别在哪里,有必要先搞清楚。否则的话,把文化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岂不等于在玩文字游戏?
这里没有能力逐一论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深刻内涵。有一点却是肯定的,提出文化强国理念不仅意味着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也意味着把文化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这个国家战略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了从内(精神)到外(物质)的文化建设与发展。譬如,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其一,保护文化遗产是其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其一,发展文化产业又是其一,这些都属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应有之义。具体怎么做,每个方面都可谓大文章。
说老实话,这些方面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做得了、做得好。打个比方,有个村子明明没有什么文物古迹,如果硬是要弄点文物来充文化,那难免要闹出笑话。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这次记者会上也说:“近些年很多地方在发展文化以及文化设施建设时,热衷于(打造)一些过去历史上没有的比如仿唐一条街、仿宋一条街等等,这不是我们今天文化建设的方向。”建设仿古一条街,勉强可纳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范畴,设若把这当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头戏,那真的就是舍本逐末了。
值得警惕的地方恰恰也在这里。发展文化产业,理所当然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内容,怕就怕有些地方不仅把这和打造文化强市(县)直接划等号,而且把所有精力和资源都往这上头倾斜。倘若如此,最终不仅难以实现文化大繁荣,恐怕还会制造出一堆文化泡沫。
发展文化有的需要大量财政投入,如保护文物、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却不一定能够取得直接经济效益。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为地方带来经济效益,还可给官员带来实在的政绩。基于上述利益考量,有些地方难免不愿去做保护文物等“赔本生意”,更乐意鼓足干劲搞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为何有的地方宁愿拆了真文物然后兴建新古迹、假古董?秘密大概也就在这里。这是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后,有些地方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
文化大发展不等于文化大跃进,更不等于文化产业大跃进。如何正确理解文化强国的内涵,既抓好公益性文化建设,又搞好营利性文化产业,从而避免陷入文化产业发展一头独大的误区,这是当前必须重视并从机制上加以规避的一个重要议题。
2012年3月9日
文化强国应与传统握手言和
文/魏英杰
在政协举行的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表示:文化建设应该从教育开始,文化教育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让孩子从小心灵里就有文化的情感和情怀,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
非常赞同这番话。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从根本上重视文化教育,培养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关键是,文化教育应当从何入手?建设文化强国,当然要树立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无论承认与否,这个文化形象都不可能与传统相割裂,而只能是带有传承色彩的文化面孔。如此的话,这个国家文化形象才具有民族性(或本土性),也才能与现代性接轨。
文化教育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或者说,建设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是在废除科举、打倒“孔家店”等一系列反传统运动中逐渐过渡而来的。这一向被看作中国打破传统枷锁、走向新生的必然之路。遗憾的是,以往所谓抛弃传统糟粕,结果是把延绵数千年、具有独特人文价值的传统文化也当做脏水给泼了出去。时间证明,这些传统文化是非常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
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唐诗宋词、话本戏剧,这些传统文化培育和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人格。建设文化强国,理应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弘扬传统文化固有精神价值,形成新的文化传统。所以说,建设文化强国应与传统“握手言和”。这意味着,必须破除以往对待传统文化那种“非精华即糟粕”的二元对立思维,进而与传统“和谐共处”。且不说精华或糟粕是相对而言的,站在文化传承发展的立场,我们也应对传统文化持温和与善待的态度。
钱穆先生曾说,对本国以往历史须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如此“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这番论述的本意即在于此。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乃这个国家独有的精神遗产,不尊重不善待传统,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就更加谈不上文化发展、文化强国。进而言之,尊重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题中应有之义。
当新的国家文化与传统文化“和谐共处”,这个社会自然也就植根于深厚的历史传统当中了。
2012年3月8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