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经济日报提供

好莱坞电影公司看准中国庞大的人口商机,加上北京政府对外国制片商释放利多,促使中、美电影业近来掀起合作潮。但中国官方对电影创作的自由仍多所箝制,使这条合作道路充满挑战。

奥斯卡最佳影片制作人弗兰佐尼(David Franzoni)去年获大陆国营电影公司邀请,为一出以唐朝为背景的电影打造剧本。他希望透过一个叛变的将军角色,把时空拉回古代。但他的想法遭中国制片商否决,认为将军不该被塑造成英雄,焦点应放在遭背叛的皇帝身上。因此,剧本只好重写。

好莱坞和中国正加快脚步合作拍摄电影。一方面,好莱坞希望在成长快速的大陆市场分一杯羹,而中国也希望复制好莱坞重金制作电影的成功经验。

但弗兰佐尼的例子其实反映出许多好莱坞电影公司与中国制片商打交道所面临的挑战。虽然北京政府最近对外国制片商释放诱因,但仍严格把关参与投资的公司和电影内容。

迪士尼公司刚宣布和中国DMG娱乐传媒集团合作拍摄《钢铁人3》。DMG执行长密茨(Dan Mintz)不愿证实北京官员是否看过剧本,仅表示双方已经过多次讨论,有信心任何创意都能过关。

密茨在中国市场已耕耘多年,他说:“在美国你只要关心一群人,就是消费者。但在中国拍片,你得同时和政府与消费者打好关系。”

图/经济日报提供

数十年来,美国电影公司一直试图突破北京官方的箝制,进军中国电影市场,目标是分食当地日渐成长的票房大饼。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票房营收到2015年将攀抵50亿美元,优于去年的21亿美元。

今年2月北京政府宣布放宽外国片的进口额度,从原先的每年20部增至34部,同时也把美国片商可分得的票房营收比率,从目前的13.5%-17.5%提高到25%左右(但此规定不适用于中国片商)。

中美制片商合作多半是希望吃下中国的海内外票房。然而,以中国为主题或影射中国的电影却经常在美国市场滑铁卢。北京官方对电影内容钜细靡遗的审查,也让美国制片商的挑战显得更复杂。

这点从最近几部电影就可看出,例如,去年上映的《金陵十三钗》。这部对白夹杂中英文的电影由知名好莱坞男星克里斯汀‧贝尔主演,去年和年初至今的中国票房净营收突破9,500 万美元,一举成为去年净赚最多的中国发行的电影。

然而,回到美国本土,大型发行商却对这部片兴趣缺缺。内情人士透露,该片大量著墨历史事件和暴戾的国家冲突,加上中文对白太多,发行商才因此却步。最后,这部片在美国的票房净营收只有30万美元。

好莱坞律师沙兹曼说:“电影公司都试图打造出风靡全球的电影,但现在制作人必须自行判断自家电影能否真能吸引中国和英语系国家的观众。”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联合新闻网》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本文内容归朝鲜日报和朝鲜日报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摘编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