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孔子学院战略,贯彻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也是中宣部开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说话方式。
很快英国将会再增加一所孔子学院。我与一位英国大学负责人聊天时候,他告诉我这个在进入具体运作的项目,于是我提到了最近美国对孔子学院教师警告。我认为这仅仅是个签证问题,他一脸美英有别的笑容说,美国的签证系统很复杂啊。
其实,英国的也不简单。但是,对于这次孔子学院老师在美国遭遇的风波,我始终认为主要是一个技术问题。国内的反应,从官方到民间都有点过度,有趣的是双方批评角度分歧极大,官方担心是外交事件,民间大批孔子学院项目猫腻甚多,政府又做热脸贴冷屁股的事情。
总而言之,从上到下,都是一个大大的不自信:我们又哪里做错了,纷纷自抽耳光。
这不由得让笔者联想起最近抄写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风波。毛泽东的这篇讲话,极具文学史价值,也是中共意识形态的大手笔。中共的历史源流中,除了马列主义的一派,还有来自新文化运动的渊源,尤其是在通俗文学和宣传手法上,这份讲话其实是纲领性文件,对今天中宣部的头脑至今是一锤定音,始终没有超越。
无法被超越的东西,常常面临着一个困境。就好像一部无法升级,却又无法被替代的实用型手机,明明电池寿命短的要死,却又找不到一部功能更衬手的新款。延安座谈话讲话就是这样一部升级不了的手机。
孔子学院是大外宣的一部分,政府巨额投资,内外揩油,是中国特色的价值观输出手法。与建政治后的输出革命,把毛选翻译成各种语言版本相比,孔子学院在概念上,已经是下了一盘很大的棋,但逃不开了延安讲话的两个问题,第一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第二是“用同志们的话来说,就是:努力于提高呢,还是努力于普及呢?”
孔子学院战略针对的是海外大学,而海外大学,尤其欧美高等教育,并非是清高象牙塔,对于中国市场趋之若鹜,已经是不争事实,孔子学院拓展的速度已经证明这点。现在是中国政府主动送钱上门,吃糖衣送炮弹的手段,并非是中国独有的生意经;在战术层面,孔子学院一再强调教汉语,谈文化,不研究儒家思想,力求低调普及。
孔子学院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这也是中国大政府模式,最让人担心的地方,一个是资金链上是否持久,一个在思想资源上能否有创造性。今天的延安座谈会讲话,在意识形态上,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毛泽东的讲话,以宣传的形式,普及了通俗文化,进而奠定了基础的文化力。这点往往被讲话的批评者所忽略。
然而,继续以乡村塾师的水准,去面对21世纪的文化竞争,被中宣部打倒过的孔夫子,周游列国,到处撒钱,最后可能连回国机票都没有,只能在当地黑下来,那时候,签证将真的会是一个问题。
http://www.talktone.org.uk/?q=node/212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