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儿童学会10以内加减即可”应成为老师和家长的导向
近日,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指出,“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5月29日《今日早报》)
大致总结罗列“指南”的一些原则: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禁拔苗助长超前教育,忌一把尺子衡量幼儿……由此观之,“指南”制定的善意初衷是不容置疑的。不过,问题在于,逼仄的境况里,“指南”的唯美寓意会不会被苍白?
一者,“指南”委实是一个科学详细的参考,但关键在于家长这个参考主体能够参考几何?一直沉浸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诸多父母,能否革新观念呢?本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真实含义,无非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引起父母、社会与政府的重视,且施教原则与“指南”亦如出一辙。然而于脉搏非律动的时代里,众人的浮躁与急功近利愈演愈烈,久之,众人的思维中,把“教育从娃娃抓起”理解为纯粹的“余力有无,仅学文”,至于“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皆抛之霄壤,起码已本末倒置。
二者,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的原则之一,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严禁”的法力能否施展,姑且别论。至少,回首诸多的法纪不彰,莫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善意的政策被“乾坤大罗移”,“拔苗助长”式教育和强化训练已在神州大地开花,且硕果累累。
小学化幼教已是明规则,孩子本该的唱歌、跳舞、玩游戏已渐被识字、算术给置换,更有甚者,呼和浩特曾出现过小学化特长班成招牌的荒谬现象,陷入应试教育的窠臼。以此,一个“指南”,一个“严禁”,如何撼动凛冽现实的大树,已存的超前教育现象该如何矫正呢?再者,与孩子有关的企业产品,到处广而告之,大肆渲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瑕疵观念,误导父母,加剧了父母的盲从。
鉴于此,若想“6岁前儿童学会10以内加减即可”成为老师和家长的美丽导向,若想孩子有个美好的童年和健全的身心,若想“指南”的制度善意照进现实,无疑需要配套的制度跟进和实施的强势导入。矫正父母的焦躁理念,对于幼教给予强有力的监管,祛除“胡夸风”的广告,则是亟需化解的。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按键 tougao@bbc.co.uk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