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昨天回应中国环保部呼吁其驻华使馆停止公布PM2.5监测数据时称,不反对中国驻美使领馆公布美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其毫不退缩的姿态令中方被动。
围绕PM2.5的摩擦,大概是近年来美国使馆深度卷入中国社会内部争议很突出的一次。这次冲突的领域对美方很合适:它的环保标准远高于中国,而环境污染又是中国公众意见最大的问题之一。
中国就PM2.5与美使馆博弈,面临双重难度。一是美方的傲慢,它往往不怕摩擦,这一次显示强硬尤其快。二是中国互联网舆论已在相当程度上被美使馆引导,中美这一冲突如果升级,网上舆论成何走向有不确定性。
处理这件事有可能比处理以往中美之间的纠纷更复杂,美方可以使用的软实力资源更多,而中方能实际阻止美方公布数据的手段或者有限,或者因其他原因投鼠忌器。
这件事反映了一个现实: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全球化的深度发展,美国干涉中国的工具和渠道越来越多,中国要完全避免它已经很难。除了堵,中方还要加快营造化解美方向中国社会施加影响的能力,增强中国公众对美方影响的免疫力。
为此,中国官方急需加快自己的公信力建设,其中关键性的一点是,不避讳中国的一些具体缺陷,面对突发性危机和质疑时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让那些“与西方比”的要求暴露其夸张和不切实际的一面,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比如PM2.5问题,这件事也可以从一开始就承认中方标准的落后,大方地承诺向更高标准逐渐靠近,并公布时间表。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美方数据对中国环保监测信誉的冲击,以及对中国官方一般信誉的潜在伤害。环保是政治因素较小的民生问题,对于北京空气质量差,民众的抱怨面通常也很复杂,不单指向政府。
今后美使馆可以对中国做的“小动作”还有很多,如果中方在具体问题上与其一一较劲,将不堪其累,而且效果未必好。
美使馆之所以越来越活跃,原因之一是中国国内有了一批它的追随者,他们通过互联网与美使馆默契互动,也通过一些传统媒体帮助美使馆做传播。这是中国社会多元化的正常表现,我们不能认为这全是“美国使馆的阴谋”,它在很多时候就是中国自己的问题。
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比应对美国使馆的某个“小动作”要艰难得多。只要中国改革开放,这样的人就会出现。他们不是社会的多数,但他们的社会平均位置高,热衷于表达意见,有很强的舆论影响能力。
中国一定要认真引导主流公共意见在舆论场的有效发声和汇合,使这些意见对亲美和亲西方的声音形成强有力钳制和平衡。几乎在所有国家,包括美国影响巨大的国家,亲美的声音都很难在舆论场获得强势,中国互联网上亲美人士最近的走红不能不说是反常的。
美国使馆应有远离中国内部事务的姿态。就PM2.5问题来说,如果中方决心与美使馆交涉下去,这将是一场外交考验。但无论中方怎么做,由于中国有很多问题,美使馆巧妙加强公众对这些问题不满的机会很多,这是中国不得不承受许多软攻击的特殊阶段。
愿这个国家加快进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一切都在发展中,包括经济,也包括社会公平与公正,还包括政府的应对能力,以及公众判断力的成熟。
来源:环球时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