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头脑冷静者更愿听到的,恐怕不是关于世界杯的目标和豪言壮语,而是建几个社区球场,让多少人踢得上野球这样的安排吧。”


如今已消失、当年却曾是全球排名前五的体育强国——民主德国曾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一是坚持举国体制,二是将投入集中在举国体制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项目,而足球则被排除在“投入集中”的优选项目之外。

的确,作为早在100多年前就已在不少国家开始职业化的项目,政府干预、领导关注,对足球的推动力似乎是最小的。20世纪上半叶,职业足球还不算太发达,至少在世界杯、国家队层面,“官管球”尚能起到一点强心针作用,如头四届世界杯,冠亚军在欧美间走马灯般轮转,和许多顶级球员变戏法般转换国籍不无关系,而墨索里尼对意大利队的百般呵护(意大利国家队的“亚得里亚海蓝”球衣,就是墨索里尼的钦定),对这支曾经的巨无霸球队纵横战前欧洲足坛,不能说一点作用也没有。

但即便在那时,这种“官方刺激”也只能起辅助作用。头四届世界杯欧洲、南美轮流坐庄的主因,还是当时飞机航班不普及,球员不愿乘船漂洋过海去外洲比赛,而当年意大利队的称霸,最根本的原因,仍是该国拥有当年在欧洲仅次于英格兰的职业联赛,而英格兰又赌气不参加最初的世界杯。即便在那个年代,“官管球”更多也是表现出负面效果,如为了让德国队称霸,希特勒曾强吞了当年的欧洲强队—奥地利,可德-奥联队这个“强强组合”在当年国际赛场上的成绩,只能说“强扭的瓜不甜”这句俗话,在足球赛场上也是不无道理的。

二战后职业足球大发展,行政干预的威力就更是每况愈下,1988年前,职业球员不能打奥运会足球赛,玩“举国”的东欧国家还能在这一亩三分地来个“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等汉城奥运开始引入职业选手参赛,便连这“最后的阵地”也丢失了。

当然不服气的总是有:如今已和老爹萨达姆一样魂飞魄散的伊拉克前足协主席乌代,曾以断炊、坐牢甚至威胁枪毙,“激励”国家队“勇猛拼杀”,可他的队伍也不过打进过一届世界杯且输得昏天黑地,亚洲赛场上的战绩甚至不如后来那支缺粮少饷的新队伍;利比亚的卡扎菲父子不惜重金刺激本国球员,结果非但成绩不咋的,临了还给玩了招 “大义灭亲”;中东石油国的那些富豪国主们动辄干预足球,高兴了一掷千金,不高兴换帅跟洗牌似的,可那战绩也不过如此—至少跟花钱的力度比不过如此。

中国足球这么些年,官方的愿望、决心也不是第一次感受到,贺龙元帅说过“三大球不翻身我死不瞑目”,可时至今日,三大球中职业化水平最高的男足翻身了吗?邓小平对足球十分热衷,复出的标志是观看国际足球邀请赛,年事已高还熬夜看世界杯直播,不但喊出过“从娃娃抓起”的名言,还特意关照直播球赛时不要切断插入新闻,但中国足球还是那么不争气!


这并不是说,“官管球”就无用,而是还得把力气放在该放的地方。意大利是职业足球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绝大多数职业俱乐部都没有自己的主场,由市政部门建设、提供的众多场地,为职业足球和业余足球的繁荣昌盛,提供了坚实的保证;美国、日本曾经是足球沙漠,但20多年前就有人预言,它们迟早会成为足球强国,因为这些人看到,美、日政府对建设社区球场、普及业余和青少年足球十分热衷,投入巨大,在这些国家的城市、乡村,有众多设施良好、收费低廉甚至完全免费的球场,有成千上万在这些球场踢球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假以时日,他们中会产生第一流的球员和球迷。

作为中国球迷,听见领导人久违的、关于足球的愿景固然振奋,但大多数头脑冷静者更愿听到的,恐怕不是关于世界杯的目标和豪言壮语,而是建几个社区球场,让多少人踢得上野球这样的安排吧。


(陶短房:作家。原文地址:http://review.cnfol.com/110707/436,1594,10219378,00.s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