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有人說年輕人是一張白紙,那不如就把白紙寫滿,變成黑紙。香港的「黑紙」絕不是傳統雜誌,也非網絡起家,新媒體的樣式永遠在打破人們既有的想象。
文、圖/朱曉玢 呂睿
走進香港7-11便利店,你會從擺放着密密麻麻雜誌的架子邊,發現一份區別於主流報刊風格的雜誌。毋寧說,這份雜誌更像是一張紙,A4尺寸從中間對折,變成A5大小的版式,統共四個頁碼,售價港幣一元。
「黑紙」標榜為全港最便宜的雜誌。最新的幾期,平均銷量約9-10萬份。這在彈丸之地的香港是個奇蹟。
2010年,「黑紙」還自稱是一份「偽文學雜誌」,當其時,黑紙不黑,偶有彩色封面,只在KUBRICK書店和G.O.D商舖等地小範圍銷售;2011年,它載譽化身為「偽娛樂雜誌」,請城中娛樂名人做封面,開始出現在全港各地的7-11便利店中;今年,黑紙再次轉化概念,成為「偽廣告雜誌」,從過去的每月一期改為每週一期,依然邀請明星和話題人物,新一年的黑紙,每期的主題由封面人物決定,強調由受訪者說出他們心中的黑色信念。
如果只將「黑紙」定義為一份潮物,或一個新鮮概念似乎不夠。2012年6月1日出版的「黑紙」,封面不再是明星,而換成一架坦克。打開這一期,讀者會看到「黑紙」送給六四事件中相關聯人士的64個單詞。「黑紙」當然關心香港,他們曾經送給今年三月的香港「黑暗」二字,大開天窗,內文裏只寫「梁振英當選,黑紙做應當做的事」;也曾經在雜誌上玩起二次創作,戲謔「網絡二十三條」。
從三人團隊到今天擴大到五個人,主創人林日曦卻說「黑紙」不賺錢。為了養得起雜誌,他和另兩位搭檔陳強、阿BU另開同名廣告公司,接一些廣告散活貼補。這個香港媒體業裏的小生命,從誕生到壯大,身上充滿問號。它絕不是傳統雜誌,也非網絡起家,新媒體的樣式永遠在打破人們既有的想象。
初衷
林日曦、陳強、阿Bu三人是在香港商業電台工作時的舊同事,認識至今七、八年。黑紙最初是這三個八零後聯誼的產品。「譬如大家放工會相約去KTV,有些人會去組樂隊,有些人會去看電影,或是燒烤,那我們三個就約到一齊搞一份雜誌。」林日曦說。
早就覺察到香港雜誌的單一、無趣,於是他們開始想怎麼辦一份自己的雜誌。有人說年輕人是一張白紙,那不如就把白紙寫滿,變成黑紙。
黑句
黑句是「黑紙」的固定欄目。在三人看來,「短」文字已經是新的趨勢,「博客變微博了,大家寫心情都變短句了,新聞都只是要精選的soundbite」。「我們嘗試用一句話去說平時報紙雜誌用一篇專欄去說的概念。」最初一張黑紙有70句黑句,就相當於70個專欄。「它們未必是有共同的想法,每一句都不一樣,甚至有時候會自相矛盾,但沒關係,它們是獨立的專欄。」電台工作的經驗,正巧也令三人寫短句得心應手。
對文字精雕細琢,是團隊對黑句的要求。2011年香港書展上,黑句結集出版,取名《黑紙詞典》,對過往刊登的黑句詳細分析、從頭解說。
理念
雖然每天都不可避免因為內容吵起來,但三人對時事政治的議題,看法出奇地一致。他們自嘲老態,從過去看電視只看音樂頻道,到現在愛看新聞直播,連看報紙和新聞視頻也變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習慣。在成員阿BU的眼裏,香港的政治似乎比以前更娛樂化了。前段時間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拉布戰中說的「返來就郁」,令Facebook上很多年輕人都加入了討論,人們逐漸感到政治變成了好玩的事。他們有時在「黑紙」裏調侃政治,也不站隊,純粹發聲。「黑紙」的批判裏,幽默是不可缺少的成分。
他們覺得網絡有力量,即使網絡中的言論不全是真理,偏激的觀點也不時在網絡中迸發。「即便如此,網絡的確令政府感到害怕。」阿BU說。他們有時和讀者在Facebook中互動,聽取讀者意見;或者收集創作的靈感,未來是否會利用網絡平台做什麼「黑紙」副產品,也未可知。
廣告
2012年初,黑紙曾嘗試免費派發,從廣告中取得收入。但從第6期開始,黑紙上的廣告就開始有一版「從缺」。終於在第10期的廣告頁,他們登了一封「給讀者的信」,告訴大家由於自己的「不知天高地厚」,免費黑紙失敗了,下一期恢復收費。除了免費會讓每期一上市就被哄搶光而令部分讀者拿不到以外,拉不到合適的廣告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團隊一方面希望出現在黑紙上的廣告能夠符合雜誌本身的風格,這意味着廣告本身不能媚俗和過分簡單;另一方面,雜誌收取的廣告費比一般的潮流雜誌的內頁廣告還要貴幾倍,令廣告商猶豫不決。「就算(價格)一樣,黑紙都比較吃虧。因為新,大家不會信你。」因此剩下能夠做的廣告真是少之又少。
7-11
第二年進駐7-11便利店,是「黑紙」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發行渠道的廣闊,令雜誌擺脫小眾文藝雜誌的印象,進入大眾傳媒的公共場域,發行量大大增加。
說起當年和7-11的合作,故事的開始遠比想像中簡單。「你以為我們怎麼會進入7-11,起初就是登錄7-11的香港網站,在網頁的邊角位置,我們找到了類似『聯絡我們』的分頁,從客服電話打進去,一步步聯絡到負責合作的部門。整個過程沒有什麼障礙,因為雙方都覺得有利可圖,便達成了合作。」林日曦說。
贊助
「黑紙」去年底進駐灣仔富德樓。富德樓業主達微慈善基金,早前決定將這棟樓平租給文化創意工作者,「黑紙」也是其中一個受益的團隊。在這裏,場地租金只需市價的十分一。除此之外,雜誌沒有得到其他形式的贊助。
曾經不少人想要收購黑紙,但都被他們拒絕了,因為他們想要捍衛自己表達觀點的權力。「更何況不會賣很多錢的嘛,那為什麼要賣呢?」阿BU笑說,大家都來了,獨缺李嘉誠。「我原本很不喜歡李嘉誠,但自從特首選舉之後,我對他的印象改觀了不少。他到最後一刻都支持唐英年噢,讓我發覺,原來有錢人也講友情的,哈哈。」林日曦聽到這裏立即反問:「你以為他們真的是友情?」「我開玩笑嘛。」
未來
團隊從不計劃兩個月後發生的事,他們覺得超過兩個月的計劃都是無用的。因此當下的「黑紙」,不會知道明年換什麼主題,甚至不知道10月那一期的封面會是誰。「我們很短視。」變化那麼快,「誰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的心態,貫穿在團隊的創作裏。無論是「偽文學」、「偽娛樂」、「偽廣告」,在團隊的眼裏,不同主題的雜誌不過是風格不同的禮物包裝紙,只不過,它們是有導向的包裝紙而已。
「黑紙」目前只在香港發行。但在內地的淘寶網上,當期的黑紙均價已飆至人民幣5元左右,過刊價錢有時炒得更高。粉絲認為不再加印的黑紙,尤其有收藏價值。北上賺錢?「黑紙」說沒有想過。林日曦把過去「黑紙」的虧損歸於三人對錢的不敏感。他們甚至認為,人們把「黑紙」當成來香港自由行時必買的禮物,也不錯。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