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永忠、董瑛
  
  ——苏共民心丧失的几个阶段性特征
  
    失苏联者苏联也,非欧美也!苏共解散、苏联解体,问题出在“共产党内部”
  
    古往今来,政权的丧失取决于两点,一是被统治阶级再也不能忍受统治阶级的压迫;二是统治阶级再也不能照旧继续统治下去。在这两点中,不能忍受多为主观感觉,不能继续多为客观因素。而民心则是其最大的执政资源,是其政权兴衰的转换器。作为凭借鲜明的人民性纲领、先进性标准、纯洁性要求建党建政的苏共,作为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充当“资产阶级掘墓人”的苏共,在全球化过程中,党群疏离、干群分化、民心流失,发生了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最大党殇国丧。苏共兴亡过程,就是民心兴衰转换、民意向背更替过程,就是“安泰”离开大地被摔死的过程。
  
    民心成为苏共建党、革命和建政初期的最大政治优势
  
    苏联共产党是由1898年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演变而来的,顺民心、尊民心、保民心,使建党之初几十人的小党壮大为执政之初30多万党员的革命党。民心成为苏共建党、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夺取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大政治优势。
  
    得政权者须先得民心。在建党建政过程中,列宁清醒地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资源和优势,脱离群众是党的最大危险和风险。因而,强调苏共与民众要形成“安泰”与大地的相互依存关系。他指出,我们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就在扎根于人民群众中,就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里。苏共执政之初,列宁就向全党郑重警告: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民心建设,坚决防止官僚主义在苏维埃政权内部的复活以及因此而脱离人民群众、“政治期票”过期的严重危险。“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
  
    得民心者须先得“官心”。“官心”也是民心,既是民心的指引和核心,也是民心的缩影和放大。列宁在建党和执政期间,就非常注重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建设,即“官心”建设。他不仅主张组织建党,把党建设成为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中统一的工人先锋队,而且注重质量建党,把质量建设当作党的建设的“最重要的任务”,党的队伍“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不仅实行纪律固党,党必须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而且强调监督护党,进行党内权力结构改革和监督制度的顶层设计,主张设立由党代会选举产生并与中央委员会相平行的“良心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开展异体监督,加强对党内执行机关和党内最高领导干部的监督制衡,形成决策权之下执行权和监督权平行、协调、制衡的等腰三角形权力结构,“维护我们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
  
    民心成为苏共取得二战胜利的法宝,但二战又成为苏共民心指数的转折点
  
    斯大林执政时期,是苏共民心显性提升与隐性流失并存期。二战前期,斯大林借助列宁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示范效应,有效凝聚和提升了民心;二战时期,斯大林依靠二战胜利的巨大光环,将民心指数提升到了历史的最高点,民心由此成为苏共取得二战胜利的重要法宝。
  
  ———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qqsw/qyyj/article_2012062062265.html
  
    (作者单位:中国纪检监察学院)
  
  来源: 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总第369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