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仓耳 | 评论(1) | 标签:非你莫属, 张绍刚

在刘伶伶事件之后,《非你莫属》又因为晕倒男郭杰再一次走向了舆论顶峰,这个事件随即起了连锁反应,boss团成员文颐学历造假被揭露,李开复公开抵制《非你莫属》。看了几期节目,感慨颇多,原是真人秀,后来演变为真真切切的后宫戏,张绍刚就像一个苦大仇深的皇后,对不随他愿的选手多加迫害。《非你莫属》越走越扭曲了。

《非你莫属》的扭曲首先源于张绍刚的扭曲,一个主持人往往代表一个节目的风格,一个主持人对现场的控制往往能改变事情的发展方向。纵观其多场的主持,不难发现张绍刚在自己内心里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王,他渴望掌控舞台,掌控所有人,因此他对于与自己价值观念不认同的选手往往会吹毛求疵,挑出点事然后使其成为众矢之的,一个选手在节目中这样说张绍刚的个人特点,他知识面很广,遇到什么难题都会把矛盾指向对方,攻击性很强。对于选手,他不宽容,有一种偏执的狭隘。而对于所谓“boss团”的成员,张绍刚对于他们的定位可以说是“打手”和“臣民”,所谓打手是在攻击选手时他们所需要扮演的角色,这也是他控制欲十分强的一个表现。而张绍刚需要的不仅仅是选手的言听计从,对于boss团成员他的内心与外在表现也是渴望这样的,例如一次节目中他当面质疑爱乐活的老板,为什么一位没有相关职位经验的人能够拿到10000的工资,语气强硬还带着不屑。他的语气中很明显带着愤怒,因为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掌控,他不是这个事情的主导者。张绍刚的这种错误的角色定位正是他招来非议的很大原因,而另一档求职类节目《职来职往》的主持人李响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在节目中的表现多像一个选手的亲友团,他要帮助求职者去展现他自己。在这样有公司与求职者两方的求职类节目中,主持人很大程度上扮演的是一个桥梁的作用,做好两者之间的沟通,而不是作为表现自己自我的平台。

抛开张绍刚不谈,《非你莫属》这档节目已经在日益火红的炒作中扭曲了。在节目最初,这样的形式还是具有新意和诚意的,毕竟它为求职者找到了一条新的求职之路。但随着刘伶伶事件、晕倒男事件出现之后,《非你莫属》对于恶性炒作的热爱愈加不能停止了。适当的炒作能够促进节目的营销,但是毫无底线的恶性炒作只能让人生厌,这就好比每天在你家楼下拿大喇叭喊促销广告,往往达到的是适得相反的结果。其次节目组在炒作中越走越远,完全忽略了广播电视的教育功能,《非你莫属》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副光怪陆离的求职图,老板像神一样高高在上,而求职者则像一群怪物一样,不是是尖耳猴腮,就是油嘴滑舌,完全不是一种求职的常态,是一种高于生活的扭曲。这样的节目所起到的社会作用往往不是教育教化,反而是一种反推动力,推动8090后求职形象的恶化的进程。可以说《非你莫属》已经离节目最初的意图越走越远了。

龙椅,翘着二郎腿的boss团的成员,而求职者站着接受老板的一个个犀利的问题。一坐一站,很明显在表明地位的高低或者主动权的归属。在中国求职难这样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布置显得很合理,毕竟僧多粥少,买方市场,我们想要把自己卖出去的就要谦卑点。但其实求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求职者也有权利选择企业,而不是处于被动的位置。虽然扭曲的《非你莫属》正用一期期节目告诉你,现在的这种位置关系很正常,但这确确实实是麻痹性质的。奔跑在求职路上的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追求自己所要的职业幸福。

文到最后,还是规劝各位看客一句,娱乐归娱乐,求职归求职。既然选择看张绍刚主演的超现实主义职场大戏《非你莫属》,就放宽心看他们怎么打怪升级。要想寻点更踏实的求职经验,不如找过来人聊聊或者多些实战,毕竟很多戏都是假的,不知道张绍刚知道不?

仓耳的最新更新:

那些温暖我们的狗狗 / 2012-05-29 23:59 / 评论数(1)昏暗岁月里的别样成长 我看《我11》和《青红》 / 2012-05-23 23:48 / 评论数(0)假装忘记也是上上计 / 2012-05-19 15:48 / 评论数(0)野味童年 / 2012-05-18 11:26 / 评论数(0)嚼着生活看着书 / 2012-05-15 21:36 / 评论数(0)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