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候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正本清源》一文,首先我们要肯定候工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深刻的!杨国军的认识是肤浅的!
我仍然认同候工的以下观点:1毛违背了马克思的教导,违反了马克思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论和阶段论2社会学关乎全人类存亡和发展,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荣辱,关乎我们黎民百姓的福祉,所以我们必须的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它,不能迷信任何“理论权威”,也不能糊里糊涂.
但是,候工作为一个书堆里的学者,只能是做学问研究罢了!能不能作为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导呢?尤其是在进行颠覆性的社会关系变革中!?答案是肯定是不行的!候工一切从本本出发的论点,毛泽东早已对这一类人作了结论!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做出来结论!这是截至到1949就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而不是王明等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更不是孙中山和蒋介石的胜利!不需要到60年后的今天来评论!我想候工没有谈历史的最终选择可能也是看到这一点了!因这一步也证明了马克思的阶段论!!——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已经无法包容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大战之后,全民族已经觉醒!先进的中国人能够已经看到更远光明前景,并将它传递给全体的国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和利益集团倒行逆施摧毁了刚刚觉醒的中国人的梦!人民进行了抗争,于是中国共产党当仁不让的夺取政权!这是历史的进步!
建国后的60多年,在毛泽东当国的二十多年里,确实进行了许多超越阶段的社会实践!其结果确实有很多灾难,但是这一批时代的精英无不是真心为民者!毛泽东说“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历史的百转千回,再看今天的结果,无论今天的共产党实行的是真的社会主义还是假的社会主义,毛泽东的旗帜不敢丢!是毛泽东那一代人的理想使的今天的人们还对共产党保持着基本的信任!丢掉毛泽东旗帜的那一天就是执政党改名字的那一天,也就是失去执政合法性的那一天!人民已经没有理由再忍受比蒋介石还要腐败的政府!
为什么当年的革命者又面临着被革命的命运?历史的周期律又一个轮回!昨天是国民党,今天是共产党!为什么!!?——根植于两千年深厚的封建文化!!亿万人民习惯了让清官来安排社会秩序,不是清官就先忍受,忍受不了就造反!几千年来就是如此!这就是所谓国民性!从来没有广泛的大众的自觉思考!即便我们已经取得了政权,我们也仅仅是取得了政权而已!我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过去!换个人做皇帝而已!换一批人当官而已!翻身做主人了!该我当官了!可是我们真的做主人了吗?我们做自己的主人了吗?因为我们可以摧毁看得见的枷锁,却无法摆脱文化的枷锁!因为我们世代从出生就浸淫在其中! 我们作为个人始终被我们民族文化的枷锁所束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当官要为民做主,明镜高悬,父母官,清官,”无不是封建观念的残留!可曾有公仆,公务员,服务员!?什么时候啊有真正的公仆,服务员?这就是我们的国情!
改造我们的文化才是当务之急!改造我们的文化就是改造我们自己!何其痛苦!当年毛泽东孤独的说“赞成文化大革命的人不多”。今天,多少人又在呼唤“文化大革命”?当然此也非彼!为什么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也许今天的人们更清楚一些!在今天的世界,终于明白文化乃是真正的竞争力的源头!
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的工具还是教条是不同人的选择!当年的”马克思框框“是害了不少人的,今天候工教授还拿出这一套来看样子还想忽悠一批人,我看也会有一些效果,但不会有太大效果!理解和掌握了毛泽东思想认识工具的人会很快识破他的阴谋的!这也是候工教授坚持要炮击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缘由吧!
“ 在发达的民主国家,到处都涌现出马克思的民主社会主义元素:政府由民主选举产生;政府官员廉洁亲民;政府办事公正高效;工人工资高;社会福利好;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良好……而有的国家挂着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招牌,干的却是违反马克思的勾当。所以中国要好好地反思,学习西方发达国家,走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候工教授的逻辑成立吗?!候工教授的真实目的可见也!——民主社会主义!也就是资本主义呗!也许“民主社会主义”更好忽悠人一些!“资本主义”目前在中国太敏感了,不要提这个词吧!坦率的说,其实是什么主义不要紧,关键是要达到“政府由民主选举产生;政府官员廉洁亲民;政府办事公正高效;工人工资高;社会福利好;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良好”我们都可以搞!过去蒋介石搞过资本主义没达到效果结果被赶到台湾去了就不说了!今天共产党搞的不是资本主义吗?GDP连续高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连美国人都害怕被超过了!达到您说的效果了吗?
夸夸其谈者是不用负责任的,深刻认识我们的国情,重拾当年先烈们的理想,改造我们的文化,改造我们自己!扎扎实实的做文化启蒙与传播,从小做起,建立广泛的公民组织,象当年的共产党党小组一样去启迪民众,从基层做起,总结经验,推而广之,上下互动,开创政改的新局面!以执政党的优势,不会比当年难!
违背马克思也没有什么!?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