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川什邡近日发生的抗议金属污染项目的群体事件基本平息,事件中九零后出生的年青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是在校的中学生。中国官方媒体日前发表社评,呼吁不应鼓励中学生走上冲突一线,利用未成年人身实现政治目的是不道德的。但有评论不赞同这样的说法。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时报〉的社评题为“不应鼓励中学生走上冲突一线”。社评表示,在中国大陆,有社会名人在网上赞扬这些九零后发挥了作用,还有人把那些孩子称为“首义的中学生”,主张“向九零后的什邡学生致敬”。社评认为,什邡大量十多岁的孩子冲到一线,虽然因为没有造成严重伤亡而值得庆幸,但决不应大张旗鼓赞扬中学生的作用,尤其不应鼓励中学生今后也冲到各种群体事件、甚至政治冲突的一线。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实现政治目的是不道德的,“号召中学生冲锋陷阵,是革命的特征”。
中国网络作者刘先生就此表示,学生的任务当然是学习,但他们同时也是社会大众的一部分,如果社会发生问题,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很自然的事。
“学生的任务主要就是学习,放在什么时候讲都是对的。就像工人干好自己的工作,农民种好地,政府就要做好政府的工作,这些都是对的。但是问题是说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不能脱离社会的背景。中学生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当这个社会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学生起来反映情况,反映的是社会的问题,而不是中学生的问题。”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学者章天亮博士表示,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参加主体是成年民众,少有学生参加。但过去的历史表明,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激化,作为最为敏感的社会群体,学生必然会走到前台。他认为,这也是中国当局最担心的事情。
“那些学生表达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比普通人更容易行动,因为普通人要上班养家,学生一般来说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压力,同时他们也没有走向社会,也没有什么个人财富的积累,所以对他们来说,等于是既没有以后生活的顾虑,又没有过去其它方面的包袱,他们行动起来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一般来讲,社会变革学生打头阵,首先重在行动,那都是很常见的。”
《环球时报》的社评表示,在厦门和大连也都经历了污染项目停建的事件,过程没有什邡那么激烈,也没有中学生参加抗议示威。在所有正常的和平国家里,学生都不被鼓励直接参与国家政治事件。而有人把一个环保事件,引申为“反官方”的胜利,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兴趣。社评还把什邡学生参与抗议,和文化大革命红卫兵的打砸抢进行比较,认为学生非常容易冲动,也容易被人利用。
章天亮博士则认为,中国的文革是官方操纵的运动,而中国恰恰不是一个所谓的正常国家。
“文化大革命是中共自己号召的,大家上街。这个策划是中共的政策给大家逼出来的。其实我觉得如果这个国家是个正常的国家的话,有正常国家的基本要素,即使你不是全有,那怕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比如言论自由、独立司法,或者老百姓选票。这几样事情它能占一样的话,当局都不会这么嚣张的。”
社评还认为,什邡的污染项目仓促上马,整个过程确实值得政府认真反思,官方也不应回避警察是否过度执法等问题,但“不应受任何外部干扰”。
刘先生认为,什么人进行了抗议和如何进行抗议,都只是问题的表面化及结果,中国政府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抗议事件。
“什邡问题实际上体现了中国陈旧的管理体制和现代社会的需求相互脱节,见证了一个带有污染性质的这么一种化工厂有没有征求老百姓的意见?有没有普遍地跟大家经过比如说开一个听证会呀?其实都没有做。作为中学生比较年轻,对事物也是比较敏感,所以他们做出一些反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面必然会发生的事。”
刘先生也表示,在中国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都有大量青年人参加,只是什邡事件由中学生现场拍摄上网,造成很大影响,现场并没有人鼓励中学生参加抗议。但目前中国社会不公的问题最容易刺激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学生群体,因此需要反省改变的,是官方的治国政策和制度性问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