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广:陈奎德先生,你好,这次四川什邡的维权抗议活动,当地政府先是武力镇压,之后很快的转变态度,将项目叫停,这与此前各种维权事件的解决方式相比有很大不同,而且快了很多,您怎么解读当局的这种转变?
陈奎德:你好,我想这和当局目前对中国形势的研判,他们判断目前的中国局势,如果采取过去那种旧的维稳方式,恐怕已经是面临很大的危险,可能有风险,不完全是地方当局就能够决定,马上就答应条件、撤销项目;恐怕还是有最高当局的同意,才能够作成这样。因此就说明了,中国在十八大前夕,希望尽量的不出事,尽量的把很多事情能够平复就平复,她觉得如果是采取过去的暴力维稳的方式,现在中国的(维权)事件是此起彼伏,她恐怕觉得是已经有点控制不了局面了,所以采取一种比较和缓的、响应当地民众的要求,这样一种方式。这当然是比较罕见的,对中共来说,但是他可能有他的政治形势的研判方面的考量。恐怕也有些,包括当局里面开明派的人希望进一步的、改变过去的、政法委这样一种维稳方式有关系,我想;这与中国当局对目前中国形势的判断有直接的联系。
这次事件,冲在最前面的是很年轻的一批中学生,是一批所谓九O后的年轻人,这么年轻的学生在前面,这是在过去1989年以后,比较罕见的。因为后来的群体事件,很多都涉及到下岗工人等各层人士,学生好像在89年以后,大家都知道89年是以学生为主的,最先起来抗议的,后来遭到了镇压,所以这是二十几年以后,第一次又由学生来领头,而且是更年轻的一批学生,这使当局恐怕对过去也有所警惕。如果是再采取非常严厉的镇压措施的话,恐怕酿成更大的事件有关系。
法广:这次事件的亮点是九O后青年的参与,您认为是他们的政治觉醒呢?还是其他原因促使他们参与到这种社会运动中来呢?
陈奎德:我想这和我们一般对九O后判断的失误有关系,包括知识界也好、包括当局也好,恐怕过去一段时间都对九O后或是更年轻的这些学生的判断就是他们(九O后)沉浸于物质生活,关心自己眼前的一点事情,是完全的利己主义者、个人中心主义,所以说不大会去管政治方面的事情;(再说)政治方面的事情,过去也有那么多的事件、血的教训,他们恐怕会、基本上是漠然置之的,很冷漠的,但是这次事件,打破了这样一种判断。
九O后这一代,很重要的就是他们有了基本的信息,现在中国是在互联网时代,他们是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范围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中国还是有非常强烈的信息控制,中国内地还是新闻封锁的非常严密,但是互联网不同,虽然(中国)采取了防火墙等很多措施,但是他不能完全封锁信息了。所以说,九O后一代毕竟不是,对这些项目的真实情况,完全是听官方一面之词的说法,而是他有了自己多面的信息来源,知道什么事情是对地方好,是对自己的家庭好,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好,什么事情恐怕是对大家的利益都有损害,特别是环境污染等等。
陈奎德先生指出:大家都知道什邡实际上是一个富足的地区。他们(什邡人)并不是十分在意,曾加一点GDP, 增加一点点收入,他们主要是要自己有现代的、干干净净的生存环境。同时,它(什邡)也是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中心震区之一,所以他们(什邡人)经过了这么多灾难之后,对好多事情都想开了,没有太大的畏惧了,经历了死亡,这么多的灾难之后,他们(什邡人)有放得开的一种心态,觉得就是对我们自己不利的事。特别是在那件事(大地震)之后,坍塌的教室、学校最多,而且这些学校校舍是豆腐渣工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虽然中共一直封锁这个信息,但是大家都知道。所以现在他们(什邡人)对于自己的环境问题特别敏感,对与自己什邡将来的前途发展、环境污染,他有一种高度的敏感,所以说他们(什邡的九O后)敢于起来抗争,敢于起来冲在前面,是和这些依据有关的。
特别是刚才所说的互联网的传播,使他们(什邡的九O后)知道了一些真相;另外经历了大地震,所以他们(什邡的九O后)有一种浩然之气,不怕镇压这样一种心态,所以他们(什邡的九O后)喊出了我们都知道的口号“为了什邡我们可以牺牲,因为我们是九O后”。所以这是一个新的,和过去不同的现象,过去好像还没有九O后这样一个突出的标志性群体抗争事件。
法广:以您来看,什邡的九O后的这种突出表现,会不会在国内其他地方出现,成为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的趋势呢?
陈奎德:这个可能性当然存在,但是我想北京当局的行为方式是所谓的把所有的事情,群体事件也好、社会骚动事件也好,要把它压制在萌芽状态,所以说通过每个事件,他们(北京当局)也在研究、在吸取教训。如果觉得这次解决不成功的,他们(北京当局)就要,是不是会采取一种更严厉的方式;但是,如果判断是成功的,他们(北京当局)就觉得是可以推广下去的。社会民间的状态,我想是心理差不多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说其他地方,我想将来这种事件都会有可能发展下去。
但是,我估计:社会各界,包括舆论界、国际社会都是认为:官方这次比较早的退却,还是明知的。所以说一般我们的判断还是说:官方这样作是对的,因此有关给予他们(官方)奖励。因此他们(官方)不一定是认为这次是一种失败的尝试,而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象乌坎事件一样是一种成功的尝试,那么社会官民之间的、正面的互动,这样的过程就可能起来。当然这是我们比较良好的一个愿望,官方是不是这样判断,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但是各个舆论界基本上认为:还是比较早的退却,和民间妥协,不要与民争利,然后放弃这个污染项目是明智的做法,那么我想将来类似乌坎、什邡的事件一个个出现的话,官民互动的一些模式就会建立起来,我想这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事情。
采访最后,陈奎德先生提醒中国官方政府:过去那种完全是非常强暴的、高压的镇暴手段能够解决问题的这种想法,显然是过时了,如果他们(中国政府)不想自己被大的革命掀翻,那就一定要采取一种现实的,就像这次什邡事件一样的,比较妥协的态度、缓和的态度来解决问题,那么对大家、包括对中国共产党自己本身往下走的前景,都是有好处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