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一夜之間,僅僅因為一場暴雨,三十多條人命就在首善之區消失了。但在事後,不見北京官方有人出來為此擔責道歉,看到的卻是,相關部門相互扯皮推諉卸責,氣象部門為自己失準的預報一再辯護,以及宣傳部門利用手下的喉舌們大樹「北京精神」。

在經歷一次豪雨洗去表面光鮮暴露下半身醜陋後,北京一發不可收,又將以上這些見不得人的人為醜陋,集中爆發式地擺上了桌面。災難之後,官方最需要做的,是安撫人心訪災問苦,是痛定思痛快馬加鞭彌補漏洞。但看看北京災後的種種舉動,卻令人無法不質疑這樣的政府,到底是誰的政府?它代表了誰的利益?

先是氣象部門在「暴雨究竟多少年一遇」上糾結,從「六十年一遇」到「有氣象紀錄以來最大」,最後定位於「六十一年一遇」。此後,氣象部門又和移動通訊部門打起了嘴皮官司,一方說技術條件不支持大規模群發預警短訊,另一方解釋技術環節沒問題。北京氣象部門如此折騰,原因不外一條,就是要為自己的預報失準減輕責任。而北京市府似乎也樂見氣象部門對雨情如此定位,至少這可以為狼狽不堪的應急提供藉口。

北京排水集團辯稱,當年的城市建設都是向蘇聯這樣的乾燥國家學習的,制訂的標準很低且不科學,所以排水設施關鍵時刻自然會「拖後腿」。排水集團的解釋,想必是要諉過於前人,為自己多留點開脫責任的後路。

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日前明確要求宣傳部門,重點挖掘感人事迹和生動典型。而就在大雨過後的第二天,北京當地媒體就在頭版大讚特讚「北京精神」,並無賴地聲稱「北京頂住最強暴雨」。如此宣傳定位,不由人不想罵娘,付出了三十多條人命的代價,如果還能稱為「頂住」,那麼官方驕傲的本錢不就是市民的鮮血嗎?

有句成語叫「文過飾非」,北京官方災後的表現,以此形容最恰當不過。北京官方還有所發揮,發明出「諉過飾非」的絕招。在文過飾非的背後,所以湧現那麼多可歌可泣的市民英雄,那是因政府關鍵時刻像縮頭烏龜,變成了狗熊;而在諉過飾非的背後,則隱藏着政府不但無為無能,而且卑鄙軟弱的骯髒內心。

北京的下半身很爛,北京官方的下半身更齷齪。

尤可夫 傳媒人

太陽報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