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2日晚,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省城治安防控聯合巡邏啟動儀式」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舉行。此次聯合巡邏中,太原市的武警、巡警、特警、交警、各公安分局和派出所共同組成103支「金盾」巡邏分隊,將開展全天候、全方位、高密度的聯勤聯動、巡邏防控、設卡盤查和救助群眾,保障黨的「十八大」期間的太原社會治安穩定。

 
文 / 宋志標

負有拱衛京畿之責的山西省,近期放出一組軍警動員的宣傳照片。從照片得見,這次誓師儀式是在夜間舉行的,組織者希望營造出沙場秋點兵的效果,因而展示了精良的鎮暴裝備,包括各式長短武器,以及輕型城市裝甲車。美其名曰:打響十八大保衛戰。

這樣的儀式不獨山西才有,從微博搜集到的圖集看,許多城市都在舉行形式不一的十八大保衛戰。給一次黨的會議配套以高規格的安保,層層疊疊地從地方延伸到北京,再加上會議被賦予的重要性,安保動員成為一項獻禮工程,必須要借此表達政治擁護。

以軍事行動命名政治活動,組織者並不覺得不妥,他們似乎不在乎這會讓人聯想起朝鮮的先軍政治。儘管網友很少使用這個政治諷喻,他們有更豐富的詞匯和表達來評價「保衛戰」。而現實給予他們更多的材料,讓政治諷刺的語言十分充沛、有力。

例如,十八大保衛戰被放在保釣一事上對比,強力部隊對內張揚與對外保守形成反差。再如,誓師圖片與拆遷慘景放在一起,保衛什麼?誰在保衛?誰又不受保衛?內政外交、家國困境、天下百姓,有對比就有懸殊,有懸殊就能消解宣傳,崇高為之失色。

廟堂之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民眾不得知。傳說中的北戴河會議真的存在嗎?諸如此類的幕後,成全了千萬計的政治索引派。誰會保衛誰,這是個好問題。釣魚島與北戴河,有過交集嗎?保衛戰的目標與民眾的問題意識有交集嗎?若沒有,保衛的是希望還是絕望?

無論保衛戰進展如何,哈爾濱的橋還是塌了,微博輿論表現出的傾向除了憤怒,就剩下調侃了。市府拙劣的記者會、顢頇的辯解藉口、不幸的罹難司機、甚至於報道的禁令都成了發洩幽默感的憑據。這種群口相聲般的幽默,賦予群體情緒以無以復加的絕望。

微博上寫滿了兩個字:不信。裂痕遍地,好多個中國,釣魚島只是所有孤島中被過度渲染的那個,人心的孤島難以計數。為著上層的保衛戰,與中下層的絕望不相干,後者試圖靠幽默所打發的究竟是什麼?是為了抵抗絕望還是為了保衛絕望?

不乏好辯者給出更多線索。話頭一下子切入公民社會這個主題。有微博意見領袖認為,建設公民社會的邏輯是錯的,依照現有的情勢看,不過是徒增虛假的希望。與這些斬斷公民社會所供應的希望之舉相比,另有人反唇相譏,認為這是在消解體制內外健康力量。

肯定公民社會的這群人,將這四個字奉為圭臬,對於絕望者提示的四字箴言中暗藏的潛流與名利不置可否。兩下就此有了交鋒,有了心結,前者使用“督戰隊”來反擊否定他們的那些人。這樣的論證質量與反擊的方式,姑且不論恰當與否,其實也符合絕望一說。

時至今日,在談論公民社會時究竟在談論什麼,這恐怕是論者要預先解決的前提。特別是隨著社會創新的頂層設計出臺後,公民社會的被設計與被算計,混合成一個社會各自表述的混亂場面。「口炮黨」與「咸與維新派」你來我往,真問題反倒被忽視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起碼在微博這樣的討論氛圍下,保衛十八大與保衛公民社會,獲得了相似的虛假與虛妄。廟堂有廟堂的絕望,江湖有江湖的絕望,而在呈遞方案後,竟然有一種殊途同歸的宿命感。這裡面的邏輯還可以仔細甄別,但此間顯露的況味,實在吊詭。

民眾失去政治權已有許多年,可政治日日環繞不去。民眾建設社會也有經年,可社會遲遲不立,社會退潮而去,絕望隨之而來。絕望推著民眾走,就像水推著水草擺動。唯一可說的就是大眾的幽默感,拜國慶所賜,永不枯竭,維持著絕望永不枯竭。

在怎麼看待絕望的這件事上,悲觀主義者的立場值得注意。在一波波的絕望之下,沒有傳統的立足之地。如此,就能從儒憲的大鳴大放中看出不甘心與不適合,就能從社會創新者的宏大敘事中看出小來、看出狗苟蠅營。舉世皆絕望,絕望是最佳的清醒劑,沒有之一。

2012年8月27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