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7月29日,罗马尼亚总统伯塞斯库因国家经济不振遭反对党弹劾,并就此举行了全民公决。这场公决共设立18548个投票站,其中306个为海外投票站,这个总人口2100多万的国家有近1830万选民手握决定总统去留的一票。据统计,此次公决共有超过845万选民参加投票,投票率为46.2%。其中,87.5%的选民赞成弹劾,11.2%反对,其余选票为废票。8月21日,罗马尼亚宪法法院裁定,全民公决因投票率未超过50%而无效,这意味着遭停职的伯塞斯科侥幸过关,暂时被留在了台上。一国总统当得如此战战兢兢,这是22年前未经历转型时的罗马尼亚人不可想象的,那时的罗马尼亚还在社会主义阵营里,不仅一党独大,更是首脑一人独大的“齐奥塞斯库时代”。

1989年到1990年是中东欧转型发轫期,各个国家因国情不同而各有特色,如德国柏林墙的倒塌、波兰圆桌会议召开、匈牙利开放匈奥边界、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而罗马尼亚的转折是来得最突然又最迅猛的,标志性事件即齐奥塞斯库政权的倒台。

1944年苏联红军进入罗马尼亚,同年8月23日,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本国资产阶级政权。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48年2月,罗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合并,成立罗马尼亚工人党。1965年罗马尼亚通过新宪法,改国名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齐奥塞斯库任中央第一书记。1974年3月,他当选共和国总统。

齐奥塞斯库出身贫苦农家,做过工人,年轻时积极投入革命,多次被捕,47岁已成为罗共中央第一书记。共和国之初,齐奥塞斯库任贤用能,并实施较为开放的经济政策,使这个农业人口占78.6%的低收入国家,在近十年时间内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国民总产值翻了两番,工业总产值翻了三番。同时,齐奥塞斯库是少有的敢于挑战社会主义盟主苏联权威的国家领袖,1968年苏联纠集华沙五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齐奥塞斯库为首的罗共和政府采取了坚决反对的态度。在华沙军队进入捷国的第二天,齐奥塞斯库在国内公开谴责苏联暴行,一番慷慨激昂打动了本国民众,也在国际社会留下了好印象。

随着威望的提升,齐奥塞斯库也自我膨胀到极点,走上独裁之路。1974年罗马尼亚实行总统制,齐奥塞斯库作为总统拥有了直接颁布法律、任免政府成员的大权。一直到他下台,他一人兼任了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共和国总统、国防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委员会主席等所有党政最高职务。他的妻子埃列娜任副总理,实掌党内人事大权,被暗封为“超级总理”,而齐氏的兄弟子侄逾30人任职政府高位,形成家天下的局面。

为了打造他的“城堡”,住宅和办公一体化的首都地标——人民大厦,齐氏不惜倾全国之力,耗资10多亿美元,拆毁首都布加勒斯特无数珍贵的建筑不说,单是建筑材料就调拨了100万立方米的特兰西瓦尼亚大理石;用3500吨水晶制作480盏吊灯;耗费70万吨优质钢材和铜,90万平方米木板……据说,因为齐氏对首都的毁灭性改造,他还为历史“贡献”了一个新名词——“齐氏广岛”,以其对布加勒斯特的大规模拆迁改造比作原子弹对广岛的摧毁。

而齐奥塞斯库执政后期的经济困窘亦摧毁了人民对他的信心。罗马尼亚是典型的农业国,工业起步较缓慢,但齐氏盲目追求经济高速度、高积累、高指标,他急功近利大搞工业,搞工业需高投入,钱从哪来?——靠大举外债和压榨农业出口套汇。

20世纪70年代罗马尼亚借外债210亿美元“发展工业”,但因忽视国情而收效甚微,如建设了一批耗能高、经济效益差的大工厂、大企业。本国明明缺乏铁矿和焦煤,却建设了两座年产量各为1000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本国原油年产量只有1000万吨,却建设了年加工能力在3500万吨以上石油加工企业,为了不让工厂停工,不惜从伊朗高价进口原油,再以低价卖到国际市场。建了座万吨水压机未轧过一寸钢,23亿列伊(罗马尼亚官方货币)建成的斯洛博齐亚化肥厂没出过化肥,两座轧材厂轧出的钢材不及设计能力的10%。

上有所好,下亦效之。尽管债台高筑,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但浮夸之风盛行, 1989年全国粮食产量是6000多万吨,实际只有1823万吨。小麦每公顷的实际产量为3170公斤,虚报的产量为8160公斤;玉米1913公斤,虚报为16500公斤;大豆440公斤,虚报为8100公斤。齐奥塞斯库去职工食堂参观,从电视上看,饭菜花样比饭店还丰盛。实际情况是,多数工厂食堂已倒闭,那些丰盛的食物是凑出来做样子的。

齐氏的专政加上经济政策的失利,罗马尼亚国民经济数据上唱红,实际物资紧缺,民怨丛生。然而,这种怨恨只能道路以目,因为有着11000名间谍,25000名安全部队军人和50万告密者的存在,人人自危。

到1982年,罗马尼亚的外债已经高达132亿美元,而且利率很高,齐氏意识到巨债带来的危机,一边颁布禁止从外国贷款的法令,使罗马尼亚成为东欧唯一禁止借外债的国家;一边又死要面子承诺在1990年之前所有外债全部还清。

为了还债,大量的粮食、工业品和燃料出口,国内物资极度匮乏。1982年罗马尼亚开始实行食物的定量配给,群众日常所需的鲜肉、熟肉、奶制品、蛋类、食油供应极为紧张。工业及家用暖气和热水受到限制,供电也时常中断。到80年代后期,限制措施更加严格,以至于在市场上根本找不到食物,人们常常因为缺乏供暖而冻死,医院在进行手术时也常常遭遇突然的停电以致手术中断、病人死亡。民用电力被迫让步于正在进行的重点工程建设,往往工地那里挑灯夜战,而一般居民室内漆黑,室温只有10摄氏度左右。为了获得稀少的食物,人们必须排长长的队。没有肉,更没有罗马尼亚人至爱的咖啡,想要吃肉或喝咖啡,只能去黑市或者托关系。1985年,罗马尼亚对电力系统进行了军管,采取这种措施以保证发电系统正常运作,这在东欧国家中尚无前例。(炎黄春秋《1989年罗马尼亚剧变:齐奥塞斯库之死》)

但在1989年4月19日庆祝罗马尼亚还清外债的群众大会上,齐氏却大言不惭地说:“罗马尼亚是在确保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还了外债的。”

1989年10月匈牙利政局发生剧变,开始实行多党制。罗马尼亚西部的蒂米什瓦拉距离罗匈边境只有40公里,当地人可收看到匈牙利、南斯拉夫的电视节目,对匈牙利政局亦相当关注。1989年12月间,匈牙利电视台多次播放罗马尼亚匈牙利族牧师特凯什•拉斯洛批评齐氏的言论。齐氏勒令当地警察强行将这名牧师迁走,却意外遭到200多名匈牙利族教徒的强烈反抗。16日,这个城市爆发了上万人参加的游行,游行的目的由反对牧师迁居变成了反齐氏专政。

21日,出访伊朗归来的齐奥塞斯库在首都举行群众大会,企图凭借自己的威信和号召力让民众支持他在米什瓦拉的镇压行动。岂料没讲几句,戏剧性一幕发生了:中央广场的一个角落突然传来一声“打倒齐奥塞斯库”,紧接着,人群开始骚动,万千齐鸣不可控制。22日上午,齐氏颁令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命令军队开枪镇压,但国防部长米列亚上将拒绝执行命令,并下令停止向群众开枪,被以叛国罪在党中央大厦被处决。受此刺激,军队将领倒戈,齐奥塞斯库所在的党中央大厦受到示威群众冲击。齐氏夫妇调来直升机,仓皇出逃。

22日18时左右,齐奥塞斯库及妻子在其妻的家乡被拘捕并移交兵营。为了防止夫妇二人被救走,又担心齐氏政权死灰复燃实施报复, 25日圣诞节,在骚动中迅速成立并掌控时局的罗马尼亚救国阵线设立特别军事法庭匆忙又私密地审理了齐奥塞斯库夫妇。以屠杀罪(有6万多人是殉难者),破坏政权罪,破坏公共财产罪,损坏国民经济罪,在外国银行存有10多亿美元并企图逃往国外(事后,事实证明存款一项是无中生有)判处齐氏夫妇死刑,立即枪决。2010年7月21日,齐奥塞斯库及其妻子的遗体被挖出以便DNA检测确认两人身份,据悉,“当棺盖打开,人们看到齐奥塞斯库被审判和处决时身穿的那件黑色大衣,大衣,特别是裤子膝盖处布满枪眼。”被乱枪打死,是这个独裁者最后的下场。

短短一天,齐奥塞斯库统治二十多年的政权被推翻,短短三天,齐氏夫妇由人上人变成地下鬼,罗马尼亚共产党亦作鸟兽散。

政治上,罗马尼亚的转型是比较顺利而成功的,齐氏倒台后,救国阵线委员会很快接管了政权,公布了10条施政纲领,临时执政。1990年1月23日在反对党的压力下,救国阵线决定放弃单独执政,与30个政党达成协议,成立全国联盟临时委员会,救国阵线获准成为政党。同年5月20日,救国阵线主席伊利埃斯库以85.07%的高选票当选总统。罗马尼亚新体制建立,基本原则是多党制、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自此开始民主政治的尝试。

经济上,由于政权更迭太快,齐奥塞斯库时代虽然将外债还得差不多,但造成国内供求关系紧张,物资匮乏。在经济改革上,罗马尼亚当局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渐进式的变革,所有制结构的改造是重点,从农业私有化(实施《土地法》),土改到户,再到商业与轻工业私有化,大量吸引外资和出售国有企业,放开物价,改造金融体制。1990和1991年经济转型初期,国内生产总值递减20%;1993年下降势头得到遏制,1994-96年经济连年增长,经济规模达1989年的85%。1996年由于右翼政府上台后采取激进的经济政策,导致经济重新下滑(1997-1999年分别下降6.6%、7.3%和3.2%)。2000年社民党政府成立后,恢复经济成为首要目标,当年经济增长1.6%;2001年经济增长5.3%,随后连续8年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在中东欧地区位居前列,成长率位列欧盟之首。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入盟后,罗马尼亚得到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欧洲经济危机对罗马尼亚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因为经济上长期过度依赖欧洲市场,外资银行紧缩投资导致罗马尼亚经济流动性严重不足,欧盟市场萎缩又导致该国出口锐减,失业率逐年上升,民众利益受损,不满情绪日益增加,在此情形下政党角逐更加激烈,因而出现总统伯塞斯库被弹劾。

值得一提的是,转型后的罗马尼亚在社会保障方面早早地走在同时代转型的东欧国家之前。自1990年以来,罗马尼亚对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中工会为了维护工人的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罗马尼亚实行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退休金待遇上,执行全国统一标准,没有地区差别,加入欧盟后则开始执行欧盟关于养老保险的统一规范。从90年代初开始,罗马尼亚就开始对基本生活物资实行限价补贴,即便其中曾有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宁愿举借外债,大批采购外国消费品,也要让自己国民充分享受低价购货。堪称典型的国穷民丰。

综观之,罗马尼亚的转型是因机缘巧合一蹴而就,但偶然性中蕴含着必然性。虽然事前罗马尼亚并没有做好民主转型的充分准备,甚至连个密谋举事的反对派都没有,但政权更替后,并未引起骚乱而得以平稳过渡,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虽然政治、经济问题不少,民众对政党满意度也未必高,但从民主突然降临那天开始,20余年来,罗马尼亚人民手握选票,正向着民主国家迈进。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