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历史上,有不少领袖们的才华是无可置疑的,但往往政治才能、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行都能够兼顾的倒是不多,温斯顿·丘吉尔估计可以算一个。他集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于一身,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六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还创作了《伦道夫·丘吉尔勋爵传》、《英语民族史》等多部小说和回忆录。曾是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不需要战争》),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他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但是,丘吉尔类的领袖为数极少,相反有不少不学无术、心术不正的独裁者们倒是比比皆是。希特勒、卡扎菲、萨达姆、金正日、斯大林、勃列日涅夫等,除了都曾是手握人民生杀大权的独裁者外,他们还都患上了艺术情结综合症。散文、小说、诗歌、论文……只要他们在位,他们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就总能与质量成反比。比如,希特勒自认为是天才艺术家,卡扎菲是个迷幻意识流大师,萨达姆擅长情色寓言小说,金将军是革命电影理论家,斯大林是个格鲁吉亚田园诗人,而勃列日涅夫还获得列宁文学奖,相当滑稽。
1、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杀人魔头阿道夫·希特勒出生。这个神情略显木讷的小孩最初的梦想是成为艺术家。成年后,他前往维也纳,报考绘画学校未予录取,投考的建筑师学校也拒绝了他。希特勒在维也纳逗留到1913年,在榨干了最后一笔遗产后,不得不靠着炮制明信片风景画过活。他始终偏执地认为,艺术学院没有录取他,“世界肯定蒙受了重大损失”。可是,二战亡灵告诉我们的是——所谓的“重大损失”与其说是艺术史的,不如说是人类史的,这个险些成为艺术家的人最终成了杀人如麻的纳粹党魁。从政后,希特勒以文化审查者的角色“关心”着艺术。据记载,他相继将6500件现代艺术精品从德国全境的各个博物馆、美术馆里“请”出去,塞尚、高更、凡高、马蒂斯、毕加索……这些声名显赫的艺术家在德国迅速贬值。
2、卡扎菲。卡扎菲最著名的作品是《绿宝书》,这本政治小册子出版于1975年,是利比亚全民学习的内容,规划了利比亚民众国政府的制度基础。卡扎菲写作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对城市的憎恶,他将城市视为一个怪兽,使人的精神异化、疏离,将人与神分离开来。“正是城市,像磨粉机一样,把它的居民碾成粉碎,对它的建造者而言,这真是一个噩梦。它逼迫你更换外表,改变价值观。你的性格变成城市的了,既无色彩也无滋味可言……城市逼迫你倾听你根本没有在与之对话的陌生人的声音;就连你呼吸的空气也是一种逼迫。孩子的情况比成年人更糟糕,他们往来于黑暗之间。住宅不再是家庭,不过是洞穴而已。”2001年,《卡扎菲小说选》阿拉伯语版、英文版出版后,利比亚驻华使馆马上找到中国翻译家进行翻译,并在中国出版。关于书名,利方要求用《乡村啊乡村大地啊大地宇航员自杀及其他》,并且设计必须与利比亚国内出版的一致。《外交政策》曾评论道: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发现的这个头脑是逻辑混乱的,充斥着粗糙的二分法,漫无边际地发表令人费解的超现实主义胡言乱语。
3、斯大林。苏联领袖斯大林早年是当地一位著名的格鲁吉亚田园派诗人,然而他的诗作被认为是风格平庸,意象刻板,文理荒芜。掌权后的斯大林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个人的诗歌创作,但他通过其他途径延续着对诗歌的热爱:在20世纪40年代,他把格鲁吉亚诗歌翻译成俄文,常诵读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的诗歌,翻阅歌德和莎士比亚的诗歌译本,并能背诵惠特曼的作品。斯大林曾将自己的诗稿谎称为朋友所写,致电帕斯捷尔纳克,他婉转地回答,“请转告您的朋友,以后最好别再写诗了。”但是,斯大林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继续把持文化界,相反还在其掌权时代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和残杀变本加厉。
4、萨达姆。当美国计划入侵伊拉克时,萨达姆·侯赛因正在抓紧战争前最后的时间构筑自己的故事——一部描述古代部落驱逐外来入侵者的历史小说。2000年,萨达姆出版了他的小说处女作,《扎碧芭与国王》。该书的封面上,他本人蓄着大胡子,眼圈浮肿着,惊慌地盯着读者,仿佛在问:是哪个反对者折磨着我?《扎碧芭》一经发行,就在伊拉克成为了畅销书。它被改编成了音乐剧,萨达姆又写了两部续集。在被判处死刑后,萨达姆在巴格达的狱室里仍在写诗。一首名为《解放》的诗也许是他在这世上留下的最后文字:“所有人民啊,我们永不会让你失望;在这灾难中,领袖就是我党;为了你们,为了国家,我把灵魂奉上;艰难岁月,血液廉价地流淌;侵犯,永远不能使我们弯腰低头;即使对待敌人,我们依旧保持荣誉无上!”萨达姆的文学水平或许与斯大林不分伯仲,伊拉克国家安全顾问莫瓦法克·鲁巴伊就曾嘲讽他:“我可以告诉你们一点,它们简直就是地球上最荒唐无聊的诗,我用英语写的诗甚至都比他用阿拉伯语写出来的强。”
5、勃列日涅夫。1980年3月31日,苏联电视观众目睹了苏联作家协会又一位“大作家”的诞生:作协主席马尔科夫向勃列日涅夫颁发了特制的1号会员证。同年4月,“因在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勃列日涅夫获得政府颁发的列宁文学奖。后来,勃列日涅夫的“三部曲”(《小地》、《复兴》、《处女地》)被苏联中小学指定为课外文学必读书目,被全世界120国的国家图书馆收藏,并被搬上舞台和银幕。勃列日涅夫的“三部曲”出版后,发行量达到天文数字般的4亿册,并被全世界翻译成65种语言,使之一举登上了苏联畅销书冠军作家的宝座。然而,这一切都是坑蒙拐骗的大笑话。在勃列日涅夫死后,民间立即有人编出笑话,拿他的“三部曲”说事儿:他埋在了处女地,上面盖上了一层小地,只是无法再复兴。1987年夏,“三部曲”被当局打成伪劣作品,被下令从书店的书架上撤了下来。
6、金正日。如果朝鲜的宣传是可信的,那金正日一定是世界上最高产的作家。据称,仅仅在大学期间,金正日就撰写了1500部著作。对于金正日的音乐天分,朝鲜媒体这样评价:抛却金正日的绝对乐感和音乐热情,是无法谈论他的音乐天分的。在70年代初,金正日曾担任文化部长一职,他的任务是创造出体现了人民革命精神的民族电影。金正日常去拍摄现场视察,监督拍片进程。于是,像《卖花姑娘》、《血海》这样的著名朝鲜电影,就将他列为影片的导演,因为他对《卖花姑娘》的指导多达150次。1973年时,金正日撰写了厚达330页的《论电影艺术》一书。与其说这部书是对电影艺术形式的研究,不如说是写给所有朝鲜导演的规则手册。据朝鲜媒体报道,金正日会拉手风琴,还善于写诗,甚至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和庆典“导演“,可谓“无所不能”。
独裁者们往往喜欢将自己塑造为“全能领袖”,特别是在文化方面总是喜欢卖弄自己有限的文学水平,而周围的人又看透领袖的心思,极力追捧,并对与“领袖”文化思想有悖的知识分子予以极刑和剿杀,只剩下“领袖”一个声音。有自以为是的独裁者存在,便没有百家争鸣的时代。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