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军在成都因四项罪名被判有期徒刑。薄熙来在该案中的角色令外界有多重猜想。据本台记者独家获得的消息,王立军薄熙来1月27日曾彻夜长谈谷开来案,双方似乎已经达成妥协,但第二天(1月28日),王立军就此案向薄熙来做正式汇报时,却与薄熙来发生了激烈冲突,王被薄熙来打了一耳光(据新华社说法)。
据参与谷开来系列案件庭审,原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郭维国辩护律师,安徽省金亚太律师事务所王亚林律师的看法,至少就目前的庭审信息来看,薄王发生冲突前,薄熙来似乎对谷开来涉嫌杀人并不知情。
庭审中出示的证据笔录显示,王、薄两人在1月27日曾彻夜长谈,交流应涉及谷开来案,当时,二人似乎“谈拢了”,据王的说法,薄颇为动情,并与王握手道别。据另一涉案人徐明的旁证,王立军建议薄熙来与谷开来“切割”,对此,徐明斥之为“狂妄”。
薄熙来为何当晚和颜悦色,但第二天却如此暴怒,不得而知。据说,王立军去美国领事馆前,曾邀徐明专程来渝劝薄,称劝解系为“民族大义”,否则会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徐明和于俊世乘私人飞机来渝后斡旋,最终王仍选择出走。
目前还不清楚的是,王立军与薄熙来交谈的准确内容。王是告诉薄,他的妻子谷开来仅是涉嫌此案?或者告诉薄,自己已经掌握了该案的核心证据,甚至掌握了对谷开来自述杀人情况时的录音。
知情人士透露,王立军曾“滥用职权”协助谷开来监听海伍德。新华社报道说,2011年11月12日,经与薄谷开来等人商议,王立军以尼尔。伍德涉嫌毒品犯罪为由,安排对其实施监控。
王立军在此前曾提出,以海伍德涉嫌在重庆贩毒并拒捕,在重庆将其乱枪打死,但此后这项计划并未执行。庭审信息显示,谷开来曾想郭提出“击毙”的想法,被郭维国当场拒绝。
旁听者介绍,另一个未披露的细节是,11月13日,即谷开来谷当晚,曾多次致电王立军,但王一直不接电话,原因不得而知。
11月15日,尼尔。伍德在南山丽景酒店被发现死亡后,王立军立军又打电话给已到案发现场的分管刑事侦查工作的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黄伟,并要求已到场的南山区刑警撤回,并指派与谷开来关系较近的郭维国等人负责该案的办理。
熟悉重庆警界的内部人士介绍,谷开来并无官方身份,但在重庆高层却因其身份而权力极大。郭是谷开来点名调到重庆,在重庆公安局的东北籍高级警员中,王立军将李阳、王智、王鹏飞等人视为亲信子侄,而郭维国则自成系统。
据笔录,王立军主动向四名负责该案的高级警员提示,称海伍德的父亲死于心脏病,以便引导下属提出海伍德酗酒过度心脏病发的说法。
另一个插曲是,在海伍德案的现场,当时重庆法医确实没有化验出氰化物这种被称之为三步倒的药物,王事后也感到奇怪,甚至立卷后拟将心包血送李昌钰检查,而海伍德被杀现场,则有不明身份者的脚印等,这一细节也被谷开来的律师蒋敏提出,作为案件仍有疑点的依据。
“1115”案后,王立军、薄熙来、谷开来在,因种种原因产生了嫌隙。
新华社通稿中说,“ 2011年8月12日,薄谷开来之子薄某某有事想见王立军,王立军人在重庆市区但不想见他,就让司机说自己在万州,结果薄某某在夜赴万州的路上差点出了车祸,薄谷开来因此对王立军很生气。”
谷和海伍德的冲突,据旁听者介绍,庭审中曾展示薄瓜瓜一份海伍德的电子邮件,内容大致为“我不记得,你为我们家做出多少贡献,值得我付给你1200万欧元,你是威胁我吗?我们也会采取行动的(大意如此)。”
另一可能的因素是,王立军此前曾对谷、薄提出,希望能在薄进京后,能进入重庆市常委。王的女儿在薄谷面前也曾委婉谈及,但被拒绝。
王立军此前可以随意进入薄、谷在重庆的寓所,但在这一阶段,王发现,这一特权被取消,他前往觐见薄、谷时,被要求登记车牌身份并通报。
在王立军在北京出差期间,谷开来曾经带队,率郭维国等人,进入王立军在重庆公安局的办公室里,试图搜查出可能隐藏的证据材料,并将王立军放在此处的数十双鞋撬开检查。
1月28日上午,王立军以下属警员在调查海伍德案中,发现谷开来有严重嫌疑为由,向薄熙来汇报,王立军的说法是,薄熙来对着他的面部给了一拳。当时办公室只有他二人,郭维国在外间的会议室等候,看到王出来时,面部出血。
据新华社此后的报道,当时在场的郭维国在讯问笔录中称:“打了王立军,这个矛盾就公开化了。”
王立军在和薄熙来摊牌前,曾要求郭维国、王鹏飞、王智等人写辞职信,以调查海伍德案中,发现谷开来涉嫌,压力巨大等理由辞职。并将信件交给薄熙来,薄熙来大怒。
郭维国在笔录中承认,他拒绝按王立军上述安排写辞职信,其他数人均按王要求写了辞职信。王立军亲信王鹏飞在王立军被安全部门带往北京后,被薄控制下的重庆市纪委抓捕。
知情人士认为,“王此时不仅口头汇报,还安排属下整理谷的卷宗。王甚至和下属说话都偷偷录音,以撇清自己,他的目的不是破案而是要挟。”
王和谷都是多疑的性格,很可能导致了这一系列对抗的加剧,王身边多名工作人员先后两次被非法拘捕,更让王立军感受到了危机,直接导致了王的出走。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