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不談信仰,光是每年接近兩百天在各地奔波的生活,就足以使我愛上蔬食了。因為忙碌,所以疲倦;由於疲倦,一個人自然會更想吃一些感覺輕盈的食物。為甚麼幾乎每一位素食者都會說他們茹素之後,身體好像變得更輕,更有精力呢?

理由很簡單,我們靈長類動物雖然雜食,但到底是以素食為基礎,那長長的腸道根本就不適合消化過多的肉類。更何況那些動物死前會放出大量毒素,這些毒素全都積聚在牠們屍體的肌肉裏頭——也就是我們所吃的肉,到了我們的消化系統之後,就輪到我們自己費力去排出這些毒素了。換句話說,吃肉往往會讓一個長期勞累的人變得更加疲累。這可是我的親身體驗,信不信由你。話說回來,這幾年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在外地,就更加發現香港素食之不易了。要在美加歐日等發達國家的都市素食,是件十分容易的事,因為素食早已從潮流變成一種體制,就算不去純粹齋館,一般餐廳也有不少素菜選擇。便連一向以大塊肉大杯酒著稱的德語世界,一個吃齋的人也能過上幸福的美食生活。例如前陣子我剛去過的蘇黎世。當地原來就有一家全歐洲最古老的齋菜館「Hiltl」,既是開業百年以上的老店,又是潮人聚會的所在。

再說我去得最多的大陸,儘管它在肉類消耗的數量上奮起直追,成了全球有數的肉食大國,但是我依然能夠很方便地吃到大量植物。尤其一些取價廉宜的街頭小館,一碗素麵,一盤素餃,再加一兩碟小菜,飽肚之餘偶爾還會遇到美味;只要你不去想地溝油之類的安全問題的話。回到香港,我就不能不同情那些全素的朋友了;他們過的是種怎麼樣的斷六親的日子呀。除非主要在家解決,或者只去齋鋪,否則他們真難堅持茹素的本願。出外聚餐,必須一幫朋友特別關照,這才多叫兩碟素菜。然後你還要擔心他們暗自嘀咕選擇受限,嫌你麻煩。因為這是一座把美食和肉類畫上等號,不下肉就不曉得該怎麼做菜的城市。特別是最日常最便宜的茶餐廳和快餐店,你不妨去那裏實驗素食生活一星期,我猜你起碼得吃五次「茄蛋麵」五次「茄蛋飯」和五次「茄蛋治」。因為那些「特餐」「常餐」和「午餐」幾乎通通與你無關,從「A」選到「G」,沒有一個選項不放肉。涼瓜牛肉飯走牛肉?他會告訴你「撈埋一齊走唔到」。腿蛋飯走火腿加菜,他會告訴你這就不是「常餐」,得另外加錢了。不是說來料成本高漲嗎?為甚麼他們不願多用些菜少放些肉呢?莫非菜比肉貴?還是怕人家說少肉吃「唔抵」?

最離譜的是一些大型連鎖快餐店,素食選擇是零。你沒看錯,他們真的沒有任何素食。頂多響應過一陣「綠色星期一」,沒多久便繼續回到素食沙漠肉食天堂的狀態了。諷刺的是,一向以不環保著稱的「老麥」反倒有蛋包可吃,而且要吃趁早,因為中午之後就沒了。我知道我知道,這都不是餐飲業的錯。正如「有甚麼樣的受眾,便有甚麼的媒體」這句經典名言所訓,我們飲食界的狀況其實是消費者塑造出來的。TVB一台獨大,我們不能怪TVB,因為香港人真的很愛它。「大家happy」沒有齋菜,也是因為我們這群快樂的食肉獸。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