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我活跃的舞台移到了美国。这次我充满感激之情总结一下在中国的九年,深深感谢这片我成长始发的大地。

来到波士顿已经过去数周。工作日在哈佛从事研究工作,假日为日本和中国读者写作,每天过得很充实。在这些日子里时而触及、回忆起在中国度过的九年时光。

我们这些泡沫经济崩溃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只要是生活在日本就很难知道国家社会蒸蒸日上、人们如何勤奋工作的情景。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讲,在现今最具活力中国的锤炼中,我切身感觉到了此情此景。

18岁的我没有外语功底、没有金钱、没有关系只身一人闯入异国他乡,即使在言论世界能够把话语传递给大家之后,也没有人保护我。接受采访千余次,撰写专栏文章600余篇,出版了简体字、繁体字书籍共计15本。在全中国约百所大学巡回演讲,在各个领域构建自己的关系网,为推进相互了解竭尽全力。

现在不少人还是以“日本人的身份”对待我。2010年出版《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一书时,中国很有影响力的媒体人白岩松为我的书写下了推荐文章。

“现在,我们就可以夸奖加藤和他所做的事情,但十年或二十年后,才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其中的价值。”

这是核心的表述。我认为一方面对我这个日本人有“做得很好,还应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含义,还表达了现在处于紧张状态的中日关系。无人知晓国民生活、政治体制不断发生巨变的中国自身十年或者二十年后会怎样。正因如此,自己究竟做过什么、取得哪些成就,不需要自己去判断。应该交给后人历史去评价。

我对中国的未来并不乐观。包括民主化问题,不会简单的软着陆吧。但我的信条绝不是放弃希望。其理由有三。

首先,我是在这片土地成长。生我养我的是日本伊豆;成长的出发点是北京。因此我热爱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期望与他们友好相处。

其二,中国人民非常努力刻苦,体制的弊端却随处可见。但观察每个人,富有追求、勤奋刻苦的为数众多。

其三,我也是爱国人士。如果现今中国崩溃的话,恐怕日本也将一起沉没。对日本人而言,中国兴衰决不可袖手旁观,必须具备当事人的意识关心其发展和未来。今后我还应该尽微薄之力推动中华文明健康存续,我确信这直接与日本的国家利益密切相连。

包括钓鱼岛问题中日关系面临着艰难的局面。喜欢还是讨厌中国,这是个人的自由。但是光凭谩骂和赌气无济于事。为什么不去了解对方呢?告诉我们其理由!

相关文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