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莫言(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0月8日电/《日本新华侨报》10月7日载文《中国应少些对诺贝尔奖的“伪关注”》,摘要如下:

一年一度诺奖发。每年从10月8日开始,瑞典都陆续颁布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的诺贝尔奖。今年,因为中国作家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最大热门之一的传闻出来以后,中国大陆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也陡然提升。可以这样讲,自从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大陆北京、上海分别举办之后,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梦寐以求的另一世界成就的峰巅。而一种对诺贝尔奖的“伪关注”也凸现出来。

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段子。一个人告诉他的朋友,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朋友一听是中国人的名字,大喜。那个人紧接着告诉他,杨振宁是美国籍。朋友脸色即变,唏嘘不已。而这个例子也实实在在地反映出许多中国人对于诺贝尔奖的真实心态——是为了内心自豪一把,而不是为那份科学成就骄傲。这实际上是一种“伪关注”。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诺贝尔奖承载着更多的是一个份“变形”了的民族自豪感。进而言之,对于这样沉重的一个奖项,更多的人关心的焦点是:是否有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不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到底为社会,为人类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一个国家,有人能获得诺贝尔奖,说明获奖者对人类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对国家的进步也有所帮助。但是,只有每一个人都生活得有尊严,都能提高自身素质,对自己的工作、事业精益求精时,社会才能进步。而社会的进步实在比是否有本国的人获得诺贝尔奖更加重要。

是否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懂得真正关心社会是否进步,不踏实地为社会做贡献,而只去关注是否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奖名,其实也是一个人、一个民族浮躁的表现。现阶段的中国,还是应该脚踏实地把事情踏踏实实做好,而非追求空虚的名号。一座大厦的根基没有夯实,建得越高也就越危险。同样地,中国大陆的各个方面都还需要人们努力地去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否则不论中国如何渴望得到诺贝尔奖,也终将希望落空。

其实,中国的“伪关注”心态,只是通过诺贝尔奖这面镜子折射出一角而已。中国大陆对“奥运金牌”热衷,却没有多少人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对GDP竭力追求,人均收入水平却仍旧缓速上升;各地争先建“第一高楼”,却还是有桥梁“侧滑”,高楼平地“塌”。对各种虚妄的名号进行一味的“伪关注”,而不踏实打好社会这座大厦的基础,总有一天,是要被打回原形的。

时下的中国,应该把心态放平,少一些对诺贝尔奖的“伪关注”。中国更应该关注自身的科学技术是否真正进步,生活水平是否真正改善,和平环境是否真正到来,医疗条件是否真正发达,文化教育是否真正普及,经济发展是否真正繁荣。当这些成为中国关注的焦点和努力奋斗的目标时,当中国人都将自己岗位上的事情做到最好,可以相信,中国人创造的成就,会让“诺贝尔奖”自动找上门来的。

相关文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