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张育群 发自:北京


2012年8月28日,武汉,龙永图演讲,解读民企发展机遇。 (金思柳/东方IC/图)

编者按:

今天,中共十八大召开。20年前的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上此前的入世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每次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改革永远是最受关注的核心议题。

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入世的明确思想。入世十余年,中国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首席谈判代表,在退休的近十年里,龙永图以民间的身份,依然活跃在与世界交流对话的舞台上。这位对中国前景历来充满乐观的前高级官员提出,中国面临改革动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总结和反思。

大概没有人会想到,一个严肃的电视节目坚持了5年,而部长级主持人龙永图也撑了5年。

剪裁得体的黑色西装、金边眼镜后略显冷峻的眼神,以及偶尔激动时短促有力的手势……2012年10月底的一天,当69岁的龙永图走进北京798艺术区的录播厅里,气场仿佛定了。

2003年初,龙永图正式离开政府,但更多的角色似乎都为他量身打造: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一当就是8年;卸任后又马上接任G20研究中心秘书长;还有几个大学院长头衔。2007年,受家乡贵州卫视之邀,龙永图以嘉宾主持人身份开办《论道》节目。

“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今后的定位就是做一个永远充满激情、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者、一个宣传者。”

表情冷峻沉稳,话语掷地有声,还是人们熟悉的那位“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形象。

他头上的白发记录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最初的艰难和决心。从1997年2月出任首席谈判代表以来,龙永图的名字始终与“入世”联系在一起,15年入世的艰难谈判,他经历了2/3。他曾经在谈判中摔座离席,也曾将美国代表赶出会议室。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真正跨进了全球化的门槛。大门前所未有敞开,冲击与阵痛可想而知。当年参与谈判的官员们,被放在火上烤。

很少有官员在退休后,关注度不降反升,龙永图是例外,也是“被需要”。他要向人们特别是反对者们解释各种国际规则,其实更多的是最基本的市场经济常识,比如,保护不是越多越好,外资来中国当然要赚钱,各种所有制企业本应一视同仁。

龙永图(1943-)

湖南长沙人,在贵州贵阳长大。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1961-1965,贵州大学外语系学习;

1965-1973,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干部;

1973-1974,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

1974-1977,经贸部六局翻译;

1977-1979,驻联合国代表团随员、三秘;

1979-1986,联合国计划开发署;

1986-1997,历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经贸部国际联络司司长、外经贸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外经贸部部长助理;

1997-2002,外经贸部党组成员、首席谈判代表,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

2002-2003,外经贸部副部长;

2003-2010,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2010-, G20研究中心秘书长。

龙永图说,“世贸组织的精神无非两个词,一个是规则,另一个就是开放”,而这是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俱乐部真正平等成员”的惟一捷径。这种动力让他一直在公开场合为这个国家这样那样的问题疾呼。

前首席谈判代表展现了作为国家谈判官的良好口才,但一如既往从不拐弯。结果可想而知:麻烦不断,骂声不绝。反对者甚至认为,当年的这些官员在谈判中出卖了国家的利益。

“我既不是功臣,也不是卖国贼,只是代表中国做了一场谈判。”这是首席谈判代表的最著名自辩。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一直很直率,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管是对领导,对同级,还是下属。很多事情总得有一个人先说出来,就算第一个说出来就要承担一定风险。”

被舆论逼得无奈时,他说了句:历史会证明,哪一种意见是正确的,我们还是让历史来证明。

事实应验了他的判断。渐渐度过了最初的适应期,那些曾经最让国人担心的汽车产业和银行业也安然无恙,这一切让龙永图数年的坚持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他说,正是因为中国遵守承诺,按照国际规则办事,才让世界对中国有了信心。

中国这个WTO的后来者,成为了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向全世界输出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推动整个世界经历了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十年”,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龙永图对于中国的前景的判断从来都很乐观,比如,他在SARS期间对于唱衰中国论调的反击。这并不影响他的反思与批判。在多次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中,他强调国家应当继续开放和继续改革。

“10年前入世时所做出的承诺肯定不是底线。”2011年11月,入世十周年之际,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十年过去,中国的国力已大大提高,“我们的开放度也应该大大的提高”。

在他看来,过去的十年,是中国迅速崛起的十年,这是中国入世给世界带来的最大变化。这倒逼全世界所有的国家——特别是一些主要的国家——必须迅速做出一个选择:到底是把中国当成一个竞争对手还是当成一个合作伙伴。

当天录制的节目,是有关华为、中兴在美遭到调查的话题,龙永图数次提到“开放”。西方国家正是通过议会干预市场竞争,转移视线,让中国企业成为本国经济发展缓慢的替罪羊。

中国的企业选择了诉诸法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龙永图认为,中国不应该以政治对政治,而只有更开放才能跟欧美国家成为利益体,才能更安全,“尤其是中国借开放促改革的路并没有走完”。

以开放促改革,这是中国入世的明确思想。11年前,政府管控经济,因阻力太大而无力推动,而当时的决策层希望通过开放来倒逼国内改革的决心是那么强烈,甚至不惜在一些重要利益上做出妥协。

十余年过去,中国的崛起成为事实。

但即便建立市场经济已经多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依然构成中国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巨大阻碍。

“讲中国国情、讲中国特色,这是我们在建立市场经济方面的一个特殊挑战。”龙永图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一切依然要靠规则与开放才能克服。说到这些存续至今的问题,龙永图眼中闪动着冷峻的目光,“日子太好了,就没有改革的压力,没有改革的冲动。”他告诫说,一些国有大银行不可能再有十年的顺利和辉煌。

这个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历练多年的老人,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地奔波在路上,他觉得应该把自己获得的领悟告诉更多人。

企业家和官员是他最重要的布道对象。与十多年前如潮的骂声相比,现在,他的志同道合者越来越多。

“十几年前,我在宣传中国入世的时候,和很多官员的对话,差不多是鸡同鸭讲,现在和官员对话,很容易找到共同的语言,因为我们官员的视野大大地开阔了,这是中国的希望所在。”他说,具有全球视野的新一代官员是中国进一步改革的希望所在。

2009年6月,龙永图成为南方周末“中国梦践行者”的致敬对象。他说:“我的中国梦,就是使中国不仅要成为一个全球的经济强国,而且成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受人尊重的国家。”他想着能为此再尽一些力。

 

“政府强势有它的优势,但要扬长避短”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谢鹏 陈新焱 采访整理


资料图片:龙永图 (宋荣成/CFP/图)

每周六晚上,作为嘉宾主持,龙永图都会出现在贵州卫视的《论道》节目。对话的主题往往是当下的政经和时政大事。

这些话题有的是跟龙永图曾经的工作经历有关,比如对外开放。有的则是他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跟白岩松一起聊足球。龙永图感慨地说:“多几个恒大这样的企业就好了。”

他的英语很好,有的时候会直接用英语跟嘉宾对话。主持人称呼他龙先生。但大多数来参加《论道》节目的嘉宾,还是习惯称他为“龙部长”。

上过这个节目的有不少各国总统、总理等政要名流,龙永图说,像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这样的人物,连国外大媒体都很难请到。

“我觉得电视影响力非常大,很多地方都可以收看到《论道》节目,我可以把它当作宣传我自己理念的一个平台。”龙永图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南方周末记者几次应邀参与《论道》,记录了龙永图在节目中的讲话,结合近几年他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数次访谈,整理出以下自述。

目前的一个重要舆论:房地产调控是经济下滑的主要推力。龙永图认为,这是误解。

要把房价压下来,这当然是整个房地产调控的重要一方面。但房地产调控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目标应该是满足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这才是地产调控的主要目的。现在的调控相当于给房地产打了麻药,让政府腾出时间来建设保障房,来加大土地供应。但打麻药是暂时的,不能长期搞。应该从供给上来解决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需求,继续发挥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这样才是房地产的健康发展之路。

另外,我认为房产调控政策有完善的空间。比如,现在房子交易要交税。但其实买第一套房子,没有必要交房产交易税,等你买第二套的时候再交税,买第三套的时候再加大税收。

现在大家都在说,经济下滑主要是房地产调控造成的。其实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除了房地产,还有出口不力和新经济增长点未出现等重要原因。

不能说经济下行都是房地产带来的。全球需求在萎缩,中国的出口乏力了。还有就是东部发达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时间,不能很快地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旧的鸟飞走了,新的鸟还没回来。这些都是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

龙永图最受争议的观点之一:房地产确实存在价格虚高问题,但房地产依然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很多人提出,中国要赶紧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我觉得目前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依然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只要我们的工业化没有完成,城镇化没有完成,房地产就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我们那么多农民要进城,我们能抛弃制造业吗?能抛弃传统产业吗?能不继续发展房地产业吗?

龙氏语录

【美国】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在各个方面从美国学习……中国人总是不断地从老师那里学东西,虽然老师也会犯错误。

【开放】最好的保护就是开放,引入竞争。

【自主】我们不能够为自主品牌而搞什么自主品牌。

【国际标准与贸易壁垒】跨栏栏杆高度没降低,刘翔不也夺冠了吗!

【苦力】有些人现在开始埋怨,中国始终在做苦力,引进了外资,总是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好像中国现在不应该再做衬衫、鞋帽,不是,中国至少还要再做20年衬衫。

【买房】每个人都要买房?这样的观念一定要改变!年轻人想着无论如何都要买一套房子,我只能说我同情他。

只不过,要从供求上解决高房价的问题,积极地引导房地产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彻底解决房价虚高的问题。

除了房地产外,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并未结束,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大批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充实着城镇劳动力。大学生人口比例逐年提高,人口素质、质量增加。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务工人员对住房、医疗、教育的需求远未饱和,将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经济转型是否迫在眉睫?龙永图认为,转型要慎重,不能激进,更不要盲目迷信新兴产业。

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是健康,就看两点。其一是国民幸福,第二则是创造公正平等的社会环境。中国接下来的发展要惠及老百姓,以往经济发展中对量的追求要转变到质的提高上来。

但现在一些地方提到转型,就认为是转向服务业,这会误入歧途。

中国制造业企业应向德国学习。德国是一个很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它的制造业以质量和品牌优势在全球有稳固的地位,是一个出口大国。中国还是一个不成熟的经济体,我们的产品质量、品牌价值远远赶不上德国。所以一旦市场发生波动,首先受影响的是我们。我们只有在质量上、品质上、国际标准上有更大的提高,才能在全球市场占有更高的地位。

中国几十年后可能还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强大的制造业能有效解决当下中国就业的问题。美国也是这样,美国经济危机后奥巴马提出“重回制造业”和“出口振兴”计划。

从基本国情出发,中国在很长时间里传统产业会占很大比例,当然新兴产业也会占很大比例,但吸纳就业最多的,可能还是传统制造业。

现在GDP下行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承认我们的工业化没有结束,工业化进程会解决经济下行的问题。关键是让工业化走得健康,比如环境问题要注意。

有人说,龙永图是“经济刺激计划”的不同意见者。这多少有点误读和片面理解。龙永图自己说,政府改革势在必行,但一个强势的政府未必就一定是坏事。

不要一味地把政府的强势看作是一件坏事。政府的强势,也有它的优势。它能够集中很大的力量,尽快做出一些大的决策。

我去印度的时候,那里的官员问我,为什么他们的铁路和机场就是修建不起来?实际上就是他们的政府在整个决策当中受到了太多制约。而我们中国比较强势的政府能够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做出比较快的决策。这个优势,我们要发扬。

一个国家处在发展中阶段,特别是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由一部分思想开阔、改革开放能力较强的干部组成的政府,应该说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相当重要的一个力量。

但是,这个强势的政府,应该在用权和用钱上能够非常慎重,能够自我约束,能够自觉接受媒体监督,做到扬长避短。另外,光靠人的自觉还不够,还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体系。

龙永图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在他看来,过去十年中国最大的变化,是老百姓视野的大大开阔,以及官员治理理念的进步。这些变化让中国“下行”的概率大大降低。

我们一些老百姓对全球事物的了解,要比以前好很多。几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救市。老百姓都非常关注,提出的一些问题的尖锐性,都比过去大大提高了。

过去十年,中国相当多的官员都去西方发达国家接受了短期或者长期的培训,他们比过去对世界的了解更多了。十多年前,我在宣传中国入世的时候,和很多官员的对话,差不多是鸡同鸭讲。现在和官员对话,很容易找到共同的语言,因为我们官员的视野大大地开阔了,很多官员善于吸收西方市场经济好的地方来对比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这种意识比过去好。这意味着,我们并不是闭关自守地管理我们的国家,而是试图用国际先进的理念、最成熟的市场经济方法来管理自己。

但是,视野的开拓虽然让官员们知道怎么做,但是回来到自己本单位、本部门做的时候,他又碰到了很多实际的困难。

所以,怎么来克服一些国内利益集团的挑战,怎样克服体制内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制约,对我们干部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原文依次点击:    二


© 壳子人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2012/11/15. |Permalink |光荣之路
Post tags: 南方周末

New:!我们建立了OMM人人公共主页!欢迎关注! |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 OMM通讯社@网易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