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地鐵車廂閉目養神之際,恍惚地聽見隔壁的兩個小學生,說著今天是TVB的生日。想起我也有過這麼一段日子,會為著一年一度的台慶,滿心期待一番。縱然我不再是TVB的超級狂迷,我也在此,向曾經的摯友,TVB,說句生日快樂。

小時候,父母皆在白晝外出工作,剩下年幼而獨生的筆者在家。當時電腦仍未普及,家境不佳的筆者,玩具亦不見多,只有電視一部作為摯友。當時一放學,甫開啟家門,第一件事便要扭開電視,以圖令家中充斥著什麼聲音,不致落於寂靜。到了晚飯時間,父母各自回家,電視自然又是開著,以換取甚麼話題。當時亞視已開始積弱,慣性收視亦已成定局,陪伴我的,大多是TVB。如是者,經過長年的獨處,TVB成了我青梅竹馬的兒時玩伴,亦令我養成了甚麼節目也能看個半天的習慣。

在整段小學時代,除了極少數的特別情況,我每一頓早飯及晚飯皆由摯友相伴。說到這裡,也真的非常感謝TVB伴我走過無數個寒暑,為多頓單調的早晚餐增添幾分滋味。要數算TVB使我如癡如醉的電視劇,可謂數之不盡:賺人熱淚的《十月初五的月光》、當家小生林峯的人生污點《尋秦記》、高潮起伏的《無頭東宮》、陽剛熱血的《烈火雄心》、啜核頂癮的《男親女愛》…這都是我曾經的電視汁。可是,佳作雖說是數之不盡,卻也於近年止步。以下對於現時節目的觀感,不用我多說,以輪姦色情作為綽頭,播出時卻面目全非;爭產爭寵三角戀成了劇情鐵三角;無論甚麼題材的劇集,皆是掛羊頭賣狗肉,主打的還是大同小異的愛情。偶有如《天與地》之深度高質作品,也只是曇花一現,再不復見。曾幾何時,我也分不清,到底是TVB的節目質素每況愈下,還是人越大,越對電視節目提不起勁。直到早前,TVB重播由陳浩民主演,歷久不衰的《封神榜》,看得津津有味的我,回過神來,才驚覺TVB真有過如此輝煌的過去。現在,作為曾經的摯友,也只能對著電視長嘆一聲。

不僅是劇集,TVB的資訊性節目於昔日,也曾為佳話。《星期X檔案》、《新聞透視》,甚或是《晚間新聞》,當時於我這個小孩,都是有益身心,開闊眼界,獲取知識之寶地。當年TVB此類節目,皆做到探討社會現實,帶觀眾認識香港,認識世界。沒有現在的政治抹黑,政治宣傳,當時的高質素資訊性節目也為人津津樂道。同時,於我也作為周末劇集停播的一點慰撫。

突然想起一小段有趣的片段。記得當時大概小四、五,中文老師於課堂上教導我們「襤褸」的正讀,說此詞該讀為「籃呂」。恰巧,當晚TVB八點半播出的劇集中,某句對白摻著「襤褸」這詞,可是劇中男角卻將其讀為「籃柳」。基於年幼時「電視講嘢一定無錯 」的邏輯,天真的我還於翌日,童言無忌地指正老師,堅持「籃柳」才是正確讀音,為此與我最尊敬的老師爭持不下。現在回想,真只「得啖笑」。對了,其實到了今天,我仍深深記得誰是把「襤褸」錯讀的男藝人。不過,還是別公開好了。

說起孩童時代,要數TVB風靡萬千孩童的節目,怎能不提「兒歌金曲頒獎典禮」?當年的兒歌金曲,要不是日播夜播的動畫主題曲,就是真的適合兒童傳唱的兒歌;要不是勵志動人,就是旋律簡潔動聽,叫人琅琅上口,可算是首首耳熟能詳(起碼在我們同儕間)。於是, 兒歌頒獎禮就成了一眾小學雞一年一度之盛事。還記得一年,頒獎禮當晚,我到了姑母的家吃晚飯。心中只惦記著電視機的我,自是歸心似箭,整晚心不在焉,執著碗筷躊躇不定。到了離直播時間一小時之際,家母與姑母仍喋喋不休,使得我急了起來,不顧禮貌地打斷其對話,嚷著要回家,更不禁哭了起來。此舉自然搏得舉家責罵,更悲慘的是,回到家節目已播出了一半,當時我的心痛悲慟,到了現在仍歷歷在目,更足足用了一星期才得平復。

如此以TVB作為命根的歲月,現已永遠成為過去。即使現在的TVB台慶,只剩下一群連名字也喚不出來的所謂藝員,在動手揮腿,跳著所謂的舞,我也樂於為著過往與TVB相依為命的日子,說一聲:TVB生日快樂,同時,懷緬一下多年前電視汁送飯的日子。也只限於懷緬。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