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阅读:支教学生揭营养午餐现状:巴掌大面包孩子吃不饱

卢展工书记非常重视机关后勤工作。在我到办公厅工作不久,他就嘱咐说,一定要把机关食堂办好,大家生活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办公厅认真落实卢书记的指示精神,食堂饭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干部群众比较满意。但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此后不久,卢书记竟然一个人来到大食堂吃饭,并且吃了一次后就再也不走了,一直吃到现在。我也自然而然从招待所食堂跟着书记一起在大食堂入伙了。

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

2011年10月的一天早上,大概7点20分左右,机关大食堂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卢书记正在大食堂准备吃早饭。这让我吃了一惊,很多食堂工作人员不认识卢书记,事先也没有做准备,担心会出什么差错。我马上向大食堂赶去。等到了食堂,卢书记已经在餐桌旁坐着吃饭,一边吃一边和同桌的其他人聊天。卢书记那天早上吃的是杂面煎饼,看得出来他吃得津津有味的,聊得也热火朝天。见我过来,他对我说,听说食堂搞得不错,我来看看,确实搞得很好,饭菜这么好,卫生也不错,一定要持续下去。另外,他还详细询问了就餐人数、饭菜品种、价格等有关情况。我悬着的心也慢慢放了下来。

考虑到卢书记是浙江人,口味比较清淡,食堂专门开设了一个小窗口,增加了一些江浙口味的菜和汤,但这遭到了卢书记的坚决反对。在吃了几天以后,卢书记发现他打饭的窗口排队的人比较少,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专门问食堂工作人员,“我吃的饭菜,大家有没有?”我不好意思回答,就没有吱声。他接着说:“有啥吃啥,不搞特殊。大家没有的,我不吃,做了我也不吃。”小窗口就这样取消了。

现在,卢书记每天和大家一起排队打饭,使用一样的餐具,吃一样的饭菜。并且每次吃完饭,他总是亲自把餐具送到收集柜那里,从来不需要服务人员帮忙。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人人都有一双手,我们都会端盘子。多用一个服务人员,就要多一份费用,增加一份成本。我们自己干了,节约下来的钱,可以更好地改善大家的生活。”

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

卢书记一直都是自己充饭卡。每次有充100的、200的,最多一次充了1000元,是机关大食堂最大的客户。每次打饭的时候,他总是详细询问每种饭菜的价格,非常细心,还时不时自己算账。有一次,一名新来的服务员由于紧张算错了帐,少收了5毛钱,结果被他发现了。卢书记便自己算起来,一个荤菜3块5、一个素菜1块、一个馒头2毛5,总共4块7毛5,你少收了5毛钱,并让服务员补收了5毛钱。

卢书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为方便大家,食堂每天免费提供汤,后来又增加了豆浆,但考虑到成本原因,豆浆5毛钱1碗。食堂工作人员都认识我,因此,我打豆浆时服务人员不好意思收钱。我自己也疏忽大意,习惯性认为豆浆也是免费的。就这样,我每次买豆浆都没有付钱。直到有一天早饭时,卢书记问我,“你的豆浆多少钱一碗?”我顺口说:“免费的,不收钱。”书记很认真地说,“谁说不收钱。汤是免费的,豆浆是收费的。”我一下子蒙住了,心里怪自己工作不够细致,无意中占了公家的便宜。卢书记对我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分管这方面工作的,你要知道你身后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你,在盯着刷卡器。吃饭少付钱,影响了食堂管理,其他干部群众对你也会有看法。”这让我很自责,更加明白了“公生明,廉生威”这句为官箴言的道理。事后,我主动补交了半年的豆浆钱,对工作也更加严格细致起来。

做事要学会抓大放小

在卢书记到大食堂吃饭以后,省委其他领导同志也都从小食堂转了过来。在大食堂里,经常可以看到省委常委们一起就餐,他们一边吃饭,一边交流思想和工作,常常是在饭吃完后再聊一会才走。大食堂好像变成了一个碰头、交流工作的场所,餐桌也好像变成了工作交谈桌。随着小食堂就餐人数的减少,办公厅决定,保留机关大食堂,关闭小食堂。展工书记在知道这一情况后,笑着对我说,“你们把大食堂搞好了,把我们都弄到这儿吃饭,把小食堂给管没了,真是抓大放小啊。”

我心里明白,这是卢书记对办公厅提出的具体要求。他曾经说过,办公厅领导这个岗位,关键是一个“转”字,要调查研究、摸透实情,要发现问题、搞好服务,要转变作风、实干实效。办公厅的同志严格按照他的指示,迈开脚步找不足,沉下心来念提升,正是在“转”中,摸透了实情、发现了问题;正是在“转”中,转变了思路、改进了工作;正是在“转”中,转变了作风、严格了要求;正是在“转”中,办公厅的工作提高了效率、提升了服务。

就拿食堂来说,原来饭菜品种少、价格高,大家意见较大,我们迅速采取措施,及时加以改进,现在饭菜的质量上去了、价格下来了、环境也改善了,干部群众无不拍手称赞。我们也更加明白了办公厅工作的全局性和大局性,对卢书记提出的关于做好办公厅工作的“八项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深入群众才能带领群众

目前,机关食堂就餐人数每天早上大概有200人、中午700人、晚上200人,每天1100人(次)左右,占了机关工作人员的大部分。在来去食堂的路上,在机关食堂里面,卢书记认识了很多干部群众,听到了真实的声音,看到了真实的情况。

与大家聊天,是卢展工书记的一个习惯。与在职干部聊,他会问一些有关对某个事情和问题的看法,一起讨论,听取意见;与食堂厨师聊,他会询问饭菜价格、烹饪方法,还会说出自己的做菜窍门;与工勤人员聊,他会问工资待遇、家庭情况,对生活是否满意;与退休职工聊,他会问身体状况、业余活动情况,以及家里有什么困难。有一天,卢书记看到有一位坐轮椅的老同志在食堂就餐,便主动上前询问,当得知这位退休职工因为每天去医院就医吃饭不方便时,他便嘱咐食堂,想办法帮助解决。后来,食堂的同志每天把做好的饭菜送到那位职工的家里,得到了他们深深的感谢。

我经常在想,就是这样一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一位年已六旬的老同志,除了外出调研和公务接待外,他每日往返于办公室、宿舍和机关食堂之间,成为在机关食堂里吃饭最多的人,包括在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他都坚持在工作岗位,坚持在大食堂吃饭,这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也许从机关干部的变化中能看出些原因。卢书记在大食堂吃饭有大半年了,同志们已经从最初的惊奇,到慢慢的坦然,再到现在的习惯。卢书记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中的一员,大家互相了解,互相融入,更为重要的是,卢书记勤政廉政、求真务实、平易近人、以身作则的作风,在默默地影响着大家、带领着大家。作为办公厅的领导,我能切实感受到,同志们上班来得更早了,工作更加勤奋了,浪费现象也减少了,大家正在以更加平实的心态、务实的作风、踏实的工作汇聚起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合力。(转自《先行》第5期 作者: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