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傾聽自焚者的心聲

漢人主導的主流輿論自我審查,畫地為牢。我想要再一次呼籲,要改變民族衝突的危險,請先從傾聽藏人自焚者的心聲開始。

【封面故事】
燃燒的遺言:藏人因何自焚? 文/王力雄

每個個體生命的燃燒都會被全球看到,被報道、祈福、慰問,從而讓其他藏人看到——自焚由此形成自焚運動。我們需要弄清這種廣泛而持續的自焚,整體是在表達什麽意願,追求何種目標?

與中國學者談藏人自焚 文/夏明
知識分子如果沒有獨立、自由的思考和使命感,是否配得上這名分?中國知識界必須關注藏人的訴求。

祭:西藏自焚抗議者檔案 資料整理/王力雄

【觀點】
歷史不容目標不鮮明的改革

中國要重建社會互信,重新啟動改革,僅有誠意而不清晰表明目標已經遠遠不夠。開放言論自由、開放組織自由,這必須是中國共產黨及其新的領袖習近平以憲法為綱,談論改革的前提性基本定義,也應該是有常識之士的共識底線。
沒有昂山素姬,就沒有吳登盛;沒有民進黨,就沒有名垂千古的蔣經國。今日中國,唯有愈發強烈的社會壓力,才能促發朝野健康進步力量的多黨民主憲政改革浪潮之匯流。

【特別報道】
新疆維吾爾社會正陷入深重危機 文/黃章晉

切糕黨、小偷是維吾爾社會危機溢出到內地的一部分。他們正被飛速發展的中國社會拋棄,而內地人看到的僅僅是水面上的冰山。

尋訪內地維族學生的故事:鄉關何處是? 文/趙思樂
在中國內地求學的維族學生,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況如何?他們如何思考文化融合和衝突?本刊記者尋訪維族學生群體,講述他們的故事。

專訪維族學者伊力哈木:我們是一個對自己作不了主的民族 文/趙思樂
政府借維穩強化權力,維族知識分子被打壓使維族社會負面力量滋長,權力和資本勾結在邊疆尤甚,這些是維漢矛盾的癥結所在。

【中國】
河南外地進京非法拘禁案背後:審判黑保安,終結黑監獄? 文/余聲

2012年12月4日,「北京久敬莊救濟服務中心」開始釋放上訪民眾。數萬訪民得以自由地遊蕩在北京的夜色中。這一切源於今年5月,北京王四營鄉關押訪民的「黑監獄」的10名保安被抓獲。

【香港】
專訪中策組前全職顧問劉細良:中央政策組奪權之路 文/陳嘯軒

中策組近日高調宣布要監察網上民意、收回多個人事任命權、資金審批權等,被指有如將內地書記處、宣傳部和組織部的職能集於一身,權力之大令公眾極為擔憂。學者評其意在奪權。

中策組插手,學術政治化? 文 /何康橋
港府智囊中策組,收回2000萬「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的審批權,學者憂其將「學術研究變成政府的宣傳工具」。

【台灣】
從野草莓學運到野草莓世代:那些沒禮貌的年輕人 文/林怡廷

「八年級生的台灣意識就是生活在台灣的真實感,他們會捍衛民主的生活方式,盡他們所能對抗任何要改變這個現狀的力量。」

反媒體巨獸激發學運老兵返場 文/康依倫
學運老兵重返近日台灣反媒體壟斷的現場,他們將積累的經驗和成果傳授給學生,讓新生代在抗爭中更加成熟,少走彎路。

【國際】
新加坡罷工事件背後:百萬中國新移民難消負面形象 文/游秋萍、鄺健銘

換轉是新加坡人罷工,平日愛批評政府的新加坡人應該會把罷工者吹捧成英雄。但由於本次參與罷工的是中國人,很多本地人便趁機宣泄積壓已久、對政府外來人口政策過於寬鬆的怒氣。

公民運動促變天?馬來西亞世紀選戰促政改 文/周澄
「淨選盟」、民間運動聲勢雖然空前浩大,但大馬選舉尚存暗湧;如何把公民運動延伸到鄉村地區成為關鍵。下屆大選若更換不了政府,在野黨跟公民社會就要面對民眾士氣低落的挑戰。

【人物】
專訪莫言:姑姑的故事在這個時代才能被書寫 文/王滬生

從我出生那天起,《蛙》就開始萌芽了。拖到現在來寫,是因為這幾年來計劃生育政策的好與壞開始允許爭論了。我覺得這時候可以寫姑姑的故事了。

【文化·專題】
暗黑舞踏之前世今生 文/周澄

回歸身體,聆聽本真,以反抗當下文明的癲狂發展。暗黑舞踏誕生於1960年代的日本社會反叛思潮,而它至今仍在不同的在地抗爭藝術場景中發揮着直面人之本原、挑戰社會平庸的爆發力量。

身體的黑暗是對抗世界的武器:舞踏與日本反叛思潮 文/林于竝
舞踏所做的,是藉由空間與時間的「失去」,換句話說,藉由「死亡」來與這個世界對抗。而身體的「黑暗」,是與世界對抗的武器。

【文化·閱讀】
蔡衍明:做媒體就像做仙貝 文/李蔚

中時老闆蔡衍明剛聯合四位老闆買下台灣壹傳媒,而「反媒體巨獸」的學生和社運力量持續集結,對立情勢至今未解。此時《口中之心》以「撥亂反正」姿態橫空出世,訴求「還蔡衍明本來面目」。

【文化·廣場】

編者按:時光細微改變着一切。時光自身也在改變。其實……不關時光的事,變,是時間之外的另一種維度。

舊世界群像 文/溜溜
我愈來愈不愛回老家了。在我家鄉,人們把錢都花在建房子上了,房子愈建愈高,愈建愈氣派(房子裏很可能是空盪盪的)。

紙不過要被你看見 文/何倩彤
來我一直以來,都不過想我的畫,能夠與他的活命相隨,成就一個被他目睹的可能。如此而已。

變臉 文/姚時晴 
她在步入洞穴的前一秒,看了自己一眼。

【文化·現場】
第三屆中國建築傳媒獎·走向公民建築:形象工程的時代該結束了 文/劉冉

輝煌、誇張的建築在中國比比皆是,與自我膨脹的大國意識形態相唱和。而這個獎頒給那些溫柔樸實、注重民生的「公民建築」。

【文化·詩歌】
街角賣茉莉花的少年 詩/黃茜

低處的人生,普通的日常生活場景,詩人卻能從這平凡、微賤中體會到精神之力和靈魂之美。(主持/周瓚)

【專欄】
大饑荒:天災還是人禍 文/陶短房

對於距今不遠的人和事,叙述者很難拋開一切,理智客觀地去滿足他人的好奇心。對於後人,饑荒不過是一段文字,一串叙述,而對於他們,則是逝者之殤,存者之慟,如何能够釋然?

轉型中妥協是一種藝術 文/張倫
舊制度還不承認貪污是好事,但我們追求的這一制度卻要先送貪官大禮,民眾得到的不過是些所謂的「當家做主」的權利,連追討那本為民眾血汗、國家財富的權利都沒有了,那要民主何益?

虛妄的微博反腐狂歡 文/趙楚
在現有體制框架內,一旦反腐成為運動,則以司法包裝家法,玩弄法律的事幾乎難以避免。如此,反腐反而會成為集權的工具,而集權自然又會導致更多的腐敗。這還是現實中國的無解之套。

禮貌?謝謝,下個問題! 文/羅世宏
如果大人們能够嚴肅面對台灣日趨嚴重的媒體壟斷問題,這些學運青年其實大可不必冒着「無禮」的指責,也不必挺身對抗媒體巨獸,憑着熱血青春卯上財團、媒體和權力。

寫在民間媒體高峰會前 文/謝曉陽
如果說,主流媒體過於保守滯後,市場和長官意志主導,那麽,民間媒體是否又能不受民粹和網絡工具的局限,走出一條獨立的路?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