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香港《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生效,从此大陆游客离开香港最多只能带两罐奶粉,违者最高可处50万罚金及两年监禁处罚。此项法令在大陆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奶粉与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项法令吸引了大量的公共讨论。
此番公共讨论的维度涉及了政府管制、立法自主、市场供应链、中港关系和食品安全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误解多过了解”的情况,情绪化贴标签多过扎实诚恳的公共讨论。这种情况在以往的公共讨论中也并不鲜见。那么,究竟什么是好的公共讨论?公共讨论到底该如何进行?本期一五一十周刊将尝试以两罐奶粉为例,为公共讨论梳理思路。
在第一部分,我们整理了此次公共讨论中引来最多争议的5组问题,收集相关的民间反馈、媒体报道、政府公文、行业数据。我们希望,这些具体的分析能够作为例证,回到事件的真实情境中,从问对问题,到详实举证和理性思辨,促进良性的公共讨论,避免贴标签和对立思维。
作为常参与公共讨论的知识分子,刘瑜在《标签战》一文中认为,“标签战”伤害道理的微妙性,而道理几乎总是微妙的。在非黑即白之外还有很多思想的灰色地带,而这个地带往往最考验思想的精细,通过将他人的观点极端化取消其意义,恰恰是公共讨论中的避重就轻。学者徐贲也认为,这种红黑对立的思维,使得对话旋即变为战斗,任何的理性辩论都被终止,再也无法进行下去。
回到香港“限带奶粉”新政,我们还希望强调:对政策的质疑是公民理所当然的权利,但政策制定往往是个复杂的过程,质疑之前不妨有更多的了解。政府在通过政策前,要考虑的因素除了经济效率、执行成本,也要考虑到相关产业的就业,将问题简单化在市场与管制,或中港关系,不仅使讨论得不到深入,亦回避了真正重要的问题。
美国公共关系之父E.B.Bernays在《为什么我们在网络上难以理性辩论?》一文中指出:”政治、经济和道德的判断更多是出于群集心理和群集反应,而不是冷静判断的结果。”社会等不及去发现绝对的真理,涉及到公共议题时,真相的相对性则更明显了。杨梓燁认为,虽然”我们都是用各自的论证支持或是反对某种立场,在这些讨论之中,我们的主张必定会有互相冲突的时候,但这不要紧,因為公共讨论就是促成一个能够得到各种不同甚至互相衝突的广泛认可,只要这种认可符合‘理性的’就可以。“而这种理性的公共讨论在当下更重要。
一五一十周刊由“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通过网络发布,所有非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均经过作者或首发媒体的授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目 录
奶粉荒事件簿——从疏通供应到严控走私…………………………………………………………5
你在反对什么? ——之新规到底说了什么……………………………………………………… 8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之香港奶粉真的短缺吗……………………………………………… 11
警惕名词的惯性——之市場经济與管制………………………………………………………… 22
走吧,到情境中去。——之香港人有没有中国心……………………………………………… 28
反求诸己呢?——之怎么办……………………………………………………………………… 31
公共讨论,你准备好了吗?……………………………………………………………………… 33
FMN新闻……………………………………………………………………………………………49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