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廷輝

開戰不難,如何善後才是困難之處。中日開戰嚇跑外資,雙方經濟可能倒退廿年;中國若向「國際復興開發銀行」提出貸款以應付戰後龐大的重建資金,又會讓擁有最大股權的美國獲利。

2013年 2月初,中國海軍艦艇以「火控雷達」瞄準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及直升機,主要目的在警告日本,兩國未來倘不幸發生衝突,已經不足為奇。只不過,二次大戰結束後,戰敗國日本在美國的「扶持」下,成為東亞遏阻共產主義擴散之重要據點,《美日安保條約》為日本經濟發展提供安全保障,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美國的安全保障承諾,中日立即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大增。

中國若出師奪島符合國際法嗎?

由於中日關係原本就先天結構不良,後天環境失調,加上 2014年適逢甲午年,是中日爆發甲午戰爭 120週年紀念,容易激起中國的民族情緒,在中國經濟崛起、台海兩岸關係改善、遼寧號航空母艦成軍、2012年 12月啟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亞太區域服務後,會認為有更強大的能力來應對日本,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便是個試點。不過,中國如要以武力奪回釣魚台列嶼,是否屬「義戰」(just war)?在國際法上是屬於奪回被侵佔的領土還是侵略他國領土?國際社會看法分歧。但讓爭端持續存在,使日本海上保安廳及自衛隊疲於奔命,是中國現階段採取的策略與方法。不過,如果中國急着恢復自甲午戰爭以來潰散的民族自信心,僅有擊敗日本一途可行。無奈的是,民族主義不能使理由正當,強化軍事力量並不能讓行為合法,對美日軍艦、軍機或海上保安廳採取挑釁作為,也必需等待日本先動武才能使解放軍出師有名。

一般而言,「國際衝突」多指國際行為主體之間因爭奪權力、資源、社會價值而進行的壓制、傷害或消滅對方的行為或目標不相容時所處的狀態。國際衝突通常由「衝突主體」、「不相容目標」和「衝突行為」三個基本要素構成。至於衝突主體間對領土資源的爭奪、國內衝突外溢、文化衝突、外來干涉,常常是導致國際衝突的直接原因。儘管國際衝突的起因、規模、類型與真正的戰爭存在極大差異,但無一例外地會危害相關國家的安全,並可能對周邊國家乃至全球產生重大影響。

中日在東海領土主權爭議及海洋權益之「不相容目標」部分已很明確,當中包括「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沖之鳥礁衍生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架權益」與「東海大陸架(油氣田)權益」,就雙方觀點而言,這些地方不應存在領土主權爭議,於是各自宣稱擁有完整的主權及主權權利。然而,也就是這種「不相容目標」的存在,兩國發生衝突的前提要件即構成,接下來則是觀察兩國是否為維護其「不相容目標」之意志力展現「衝突行為」,這些「衝突行為」必須經過決策者理性計算,倘無法達到維護其「不相容目標」,較弱勢的一方則會透過增強實力、結盟等作為伺機而動。

對日本而言,自衛隊存在的目的主要為防衛日本國土,不容他國侵犯,《美日安保條約》體系則屬軍事同盟條約,行使聯合國憲章賦予之集體自衛權,除了美日結盟外,重返執政的日本自民黨政權,也積極與東南亞國家結盟,先是副首相麻生太郎訪問緬甸,繼之外相岸田文雄訪問菲律賓、新加坡、汶萊與澳洲,新加坡甚至表示,希望看到日本在東南亞扮演更強大、更堅定的領導角色。至於安倍晉三則親訪越南、泰國及印尼,安倍政府積極推動的「自由與繁榮之弧」,安倍在與印尼總統蘇西洛會面後闡述的日本外交五原則,不難看出,日本的確在建構自由民主的海上同盟,強調美國在東亞海域的自由權,間接否定中國在南海的「九段線」主張。此外交五原則包括:第一、日本要與東協國家共同創造並擴大自由、民主、基本人權等普遍價值觀;第二,由法 律而非力量支配的自由、開放的海洋是公共財產,日本願與東協國家全力維護海洋權益和航行自由,歡迎美國重視亞洲的政策;第三、積極推進日本與東協國家的經貿合作,促進投資,推動日本經濟復甦,並與東協各國共同繁榮;第四、與東協共同發展並維護亞洲多樣的文化和傳統;第五、進一步促進日本與東協各國年輕人之間的交流。說穿了,日本就是在東亞建構起「自由民主同盟」。

反觀中國,簽署的並非此種共同防禦性的條約,而是消極的互不侵犯條約,例如中國與柬埔寨、緬甸分別簽下的《中柬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中緬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等等,最重要的原因是避免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有以下疑慮:中國是否會採取擴張主義,侵害周邊國家的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現階段,中國不希望外界干涉新疆、西藏及台灣問題,也沒有條件改變中國過去廿多年來遵守的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策略。中國目前雖將重心轉移至「有所作為」,但真正的「有所作為」是要有能力承擔國際責任,並非成為衝突或威脅的來源。「有所作為」如果是像2013年 2月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同意加重制裁朝鮮發射火箭,必然獲得國際社會掌聲,不致於在亞洲四處樹敵。

經貿關係決定中日會否不惜一戰

中日之間的經貿關係是兩國決策者是否採取「不惜一戰」之決定性因素。中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國和進口來源地國。(見圖表)不過如前所述,日本也發現過於依賴與中國經貿,將受到相當掣肘,以安倍外交五原則的第三項來看,轉移投資或經貿目標國至東南亞國家,將成為未來執政的優先選項。

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同盟國張開雙手歡迎美國重返亞洲,加上俄羅斯在遠東地區蠢蠢欲動,中日間的經貿活絡熱度又不斷地刷新歷史紀錄下,除非有很強的理由,否則中日動武結果會是雙輸,美俄將可藉機獲利,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美國除展現實踐同盟條約之承諾,增強部署亞太軍力外,軍火工業榮景將會重現,原本美國打算自 2013年開始國防經費依據自動減赤方案,每年預估減少約 550億美元,至 2021年共減少4950億美元,將因中日開戰後軍需激增,拯救了國防產業;至於俄羅斯則會藉機陳兵中國東北及在日本北海道附近大搞軍事演習,迫使中日均給予好處;朝鮮則會藉機蠢動,韓國被迫更傾向美國;台灣軍事設備長年接受美國援助及適用美規武器,也不得不暫緩兩岸關係的推進,更不可能在東海議題上兩岸合作,也將更傾向美國;至於東南亞國家,則會藉機騷擾南海,同時讓美軍大規模進駐並使用東南亞國家港口及軍事基地,企圖讓中國同時打兩場戰爭,切斷東南亞包括麻六甲海峽海上運輸航線,疆獨、藏獨、台獨問題接踵而至。中日開戰嚇跑外資,雙方經濟可能倒退廿年,中國倘向「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提出貸款以應付戰後龐大的重建資金,又會讓擁有最大股權的美國獲利。戰爭,困難的不在如何開戰,而在戰後該如何安排,如果戰後任何安排結果並不比現在有利,中國決策者倘仍決定扣下板機,除非有比和平發展更具說服力的理由,否則,清末《辛丑和約》的屈辱可能重現。

中日貿易概況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