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被消失的文章重获关注,被删改的文章完整展现,被忌讳的话题得到讨论,被热炒的话题得到冷静分析。”
这是两年多之前,我们在一五一十周刊创刊号的编者按中写下的愿景。如今,在周刊出版至第100期的时候重读这句话,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我们未忘初心,始终在朝着这样的方向而努力;但我们又心怀不安,因为我们知道,要真正实现最初设定的目标,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过去两年中,一五一十周刊与你共同见证了中国的大事件和小细节。回顾周刊的主题,我们可以触摸到中国跳动的脉搏——从中日关系到重庆模式,从“公知”污名化到莫言获奖,从香港“反国教”到《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我们始终跟随着重大议题,在众声喧哗中撷取精华文字与你共享。
但比起这种“嗅觉”的敏锐,我们更在意的是:是否在这些具体的议题上尽最大努力提供了理性、深入——并且常常是别具一格——的信息和观点。
在我们看来,每一期的周刊,都是一次“重写词典”的尝试。实际上,周刊两年多来在做的事情,就是在不断地用更丰富的材料、更理性的态度、更多元的维度来重写、修订我们每个人脑中的词典,让大家意识到:“哦!原来这事不是这样的。”“原来这个人没那么简单!”翻过一期又一期的周刊,读者脑中的很多词条或许已经被重写:香港、印度、民主、媒体、大学、信息自由……这项工作将是无止境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在不断重写自己的词典,如果哪一天我们脑中的词典不再更新,那我们也就走上了衰老和死亡的道路。
本期周刊,是我们的第100期特刊。我们邀请了多位作者与我们继续“重写词典”。我们设计了一个10×10的表格,每一行是一个名词,每一列是一个形容词,当这些名词和形容词一一结合,便碰撞出了100个空格,100个话题,100次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机会。
周刊的作者和编者填写了其中的19个空格,其中包括:科幻作家韩松谈科技与正义,NGO人士安猪谈个人成长,记者闾丘露薇谈言论自由的底线,专栏作家笑蜀谈两岸文化交流,作家冉云飞谈家庭生活中的自由……
我们为你——每一位周刊读者留下了81个空格,在表格中还有可以由你自行选择的一个名词和一个形容词。我们欢迎读者通过各种方式与我们交流,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空格,向我们分享你心目中对于某个议题的认识。我们希望这期特刊是开放的、相互激荡的。下周六(4月6日),我们还将在北京举行周刊百期纪念沙龙,并邀请读者到现场与我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具体的信息请留意Co-China论坛在各平台上发出的通知。
从今天起,一五一十周刊的期数进入了三位数时代。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努力,迈向我们在第1期中许下的承诺。
 
1510周刊由「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志愿者团队制作,每周出版一期,通过网络发布,所有非一五一十部落的文章均经过作者或首发媒体的授权,期待大家的关注和建议。
 
“一五一十周刊100期:10×10”下载:http://my1510.cn/article.php?id=95393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doc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至cochinaweeklydoc+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pdf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至cochinaweeklypdf+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mobi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cochinaweeklymob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希望订阅此电子周刊epub版本请发一封空邮件cochinaweeklyepub+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