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廷輝 (台灣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日本成功從海底可燃冰提取出天然氣,着手研究大規模商業生產;這無疑是福島核災後能源困窘的一絲曙光,且在當今「能源就是籌碼」的國際局勢中,新技術也將改變日、中、俄等國的權力格局。

2013年 3月 12日,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茂木敏充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宣布從蘊藏於愛知縣和三重縣海域海底的「天然氣水合物」(以下稱可燃冰)中成功取得天然氣。這是全球首次在海底分解含有大量天然氣成分的可燃冰。初步估計,愛知縣和三重縣附近海域蘊藏的可燃冰相當於日本 10年以上的天然氣消費量。

儘管技術仍然在試驗開採的階段,但茂木敏充引用美國開採頁岩氣的經驗表示:「即使是美國開採頁岩氣的技術,在起初階段也遭遇各種困難,但如今已經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

受到美國開採頁岩氣經驗的鼓舞,加上福島核災後始終籠罩日本能源政策的陰影,日本希望 2018年開發出可燃冰的成熟技術,2019年實現大規模商業生產。倘可燃冰如期投產,日本的能源戰略勢必有所改變,也會影響日本與周邊國家的政治關係。

可燃冰有望解決日本資源匱乏

對於石油、天然氣資源匱乏、主要靠從外國入口的日本來說,從可燃冰提取天然氣的技術取得突破無疑是重大的能源利好消息。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針對日本的能源分析報告中指出,日本在能源部分僅有 16%能自給自足,是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第二大煤礦進口國、第三大石油進口國。

就日本能源消費市場而言,2011年「311地震」前,石油佔42%、煤礦為 22%、天然氣為 18%、核能為13%,其他再生能源等約為 4%,但地震後核能比例大幅度降低。2011年,日本石油進口來源國主要為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伊朗及俄羅斯等地;天然氣進口來源國主要為馬來西亞、澳洲、卡塔爾、印尼、俄羅斯及阿聯酋等國家。

「311地震」及福島核災發生前,日本政府在 2010年的能源方案當中,原本規劃了於 2020年至少運轉 12座新的核反應爐,2030年讓核能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 50%以上。但核災後,核能發電遭遇民間大力反對,石油、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發電成為日本政府取代核能最重要的選項。

迄今,中東國家控制主要的石油資源,在國際權力分配中,中東石油輸出國影響着國際局勢,日本從中東進口石油、天然氣,固然在意中東穩定,也更在意東南亞海上航線的安全,但這樣的情況未來可能有所改變。主要原因正是日本在發展可燃冰的採掘技術上取得了突破。

中日爭奪俄羅斯能源交易合約

就在日本宣布可燃冰技術取得突破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巧於 3月 22日前往俄羅斯訪問,除了深化中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外,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與中石油簽署的一份備忘錄也同樣受矚目。備忘錄規劃從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油氣田向中國提供天然氣,並自 2018年開始,俄羅斯將透過陸上輸油管線,每年向中國提供38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最終達到每年 600億立方公尺。

目前,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中國則僅次於美國,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因此,中俄能源合作密切,空間也大。從 2009年中俄雙方簽訂合作協議以來,俄羅斯石油公司每年向中國供應 1500萬噸石油,約佔中國年度原油進口總量的8%。此次習近平出訪,俄羅斯石油公司就獲得來自中國的 20億美元貸款,用於增加對中國石油出口,未來最高可以達到每年供應中國 3100萬噸石油,共計 25年,確保中國的能源需求。對中國來說,目前 80%左右的進口原油需要經過麻六甲海峽,因此從東北方向確保能源進口無虞,以及分散進口來源,是能源戰略的一環;對俄羅斯來說,能穩健地平衡歐洲及亞洲市場,也可提升其對歐洲能源談判的籌碼。中俄在各自能源戰略上,有着共同的利益。

為了不讓中國專美於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計劃在 2013年 4月下旬訪問俄羅斯,能源議題也將會是日俄兩國領導人會談重點。俄羅斯在亞洲必須分散能源市場風險,同時將石油、天然氣等同時賣給中日,從中獲得議價籌碼。就在安倍晉三訪問俄羅斯之前,為確保煤礦原料來源,3月 30日會先訪問蒙古。日、蒙兩國在煤碳等礦產資源開發及環境合作亦達成共識,並且日本對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市的環境污染對策提供技術援助,提供蒙古的火力發電廠約42億日元貸款。

自身礦產不足成中日經濟緊箍咒

無論是中國或日本,由於自身礦產資源不足,必須仰賴從資源豐富的國家進口相關原料以應付經濟成長。工業原料受制於人,對中日的經濟猶如緊箍咒,確保原料來源成了兩國首要國家利益。也由於國家資源受限,反而成為地緣戰略的另一個基本假設:必須集中投射軍事力量、政治籌碼及外交活動,以國家最大利益為優先。在此一假設下,地緣戰略便建構出一個根基於地理相對空間的國際權力結構,大國運用權力、國家利益或自身安全的理由,集中投射政、經、軍力量在某一地區,例如美國投射在中東,中國也必須逐步在資源豐富的東海及南海投入軍力與外交活動。

能源地緣政治成為一種結構性因素影響國家行為,國家主要是為了生存與發展,而確保發展需要的原料與天然資源,並不涉及意識型態或決策過程。設定國家安全戰略的指導方針時,往往要考慮軍事與外交力量投射的限制因素,從而解讀並爭取國家在意的地理空間。如果資源並不受制於他國,國家自主力量也會增強。

例如 2010年 9月,中國籍「閩晉漁 5179」號在釣魚台附近海域與日本海上保安廳公務船「與那國號」及「水城號」發生碰撞,船長詹其雄等船員遭日本海上保安廳逮捕,其後媒體將中國禁止稀土出口與本案連結。這讓日本有所警惕,遂在其專屬經濟區內積極尋找稀土,近來終於在靠近太平洋南鳥島附近發現了豐富的稀土礦藏,儲存量要比全球目前已發現之所有稀土礦藏量多出百倍,投入量產後,勢將會衝擊中國稀土市場,供過於求也將造成中國稀土價格下跌。

當下,日本掌握可燃冰採掘技術,中國肯定眼紅。南海蘊藏大量可燃冰資源,中國需要積極開採,但當下中日不睦,此一技術日本當然不會轉移給中國。日本可燃冰開始量產,加上美國因頁岩油成為石油輸出國後,全球石油與天然氣價格勢必下跌,中東戰略價值隨之降低,俄羅斯能源市場會受波及,這可能牽動整個東北亞局勢,尤其受制他國能源的中國,最終唯有對周邊國家採取睦鄰政策。

日本製造的全球最大深海鑽探船「地球號」,正在愛知縣對開太平洋採掘可燃冰,
具體做法是在水深約1000 公尺的海底,再往下挖掘330 公尺,
透過減小壓力從採掘到的可燃冰分解出水和天然氣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